初三化学试卷闵行.doc

初三化学试卷闵行.doc

ID:48988171

大小:57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2-26

初三化学试卷闵行.doc_第1页
初三化学试卷闵行.doc_第2页
初三化学试卷闵行.doc_第3页
初三化学试卷闵行.doc_第4页
初三化学试卷闵行.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试卷闵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闵行区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密○………………………………………封○………………………………………○线…………………………201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填写清楚,并填涂准考证号,请仔细核对。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3.请注意题号顺序,所写内容不得超出黑色边框,超出部分

2、视为无效。4.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后,重新填涂所选项。每题的解答都不能超出矩形答题框,选择题的正确填涂为:▅。5.填空题和简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作图题还可使用2B铅笔。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K-39Cu-64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0分)1.生活中常见爆炸现象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气球爆炸B.高压锅爆炸C.烟火爆炸D.轮胎爆炸2.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活性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B.金刚石刻划玻璃C.干冰进行人工降雨D.氯气作

3、自来水的消毒剂3.厨房中的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芝麻油C.白糖D.食醋4.普通玻璃的成分之一是硅酸钠(化学式为Na2SiO3),硅酸钠中硅的化合价是A.+1B.+2C.+4D.+65.世博“零碳馆”是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零碳”中的“碳”主要指A.CO2B.COC.CH4D.C6.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这里的“钙”指的是A.原子B.分子C.单质D.元素7.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液体的倾倒B.液体的量取C.点燃酒精灯D.滴加液体8.同素

4、异形现象是物质表现的形式之一,其中属于同素异形体的物质是A.CO与CO2B.金刚石和石墨C.氧气和液氧D.镁粉和镁条第6页共6页9.甲醚(用X表示)作为一种廉价的新能源,它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X+3O22CO2+3H2O,则甲醚(X)的化学式是A.CH4OB.C2H4OC.C2H6OD.C3H6O210.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事实解释A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碳的化学性质稳定B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石墨能够导电C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焦炭具有氧化性D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活性炭具

5、有吸附性11.有关H2+CuOCu+H2O的反应,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A.CuOB.H2C.CuD.H2O12.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A.浓溶液B.稀溶液C.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D.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13.如右图所示,每两分子的甲反应后生成一分子的乙和两分子的丙。已知甲、乙、丙分别为不同的纯净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是一种双原子分子B.丙的化学式是A4B2C.每个甲分子由2个A原子和2个B原子构成D.甲、乙、丙三物质在反应中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214.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缉毒

6、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B.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C.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D.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氧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和氧气中的氧分子化学性质不同15.下列物质名称、俗名、化学式、物质类别完全对应的是A.碳酸钠、纯碱、NaCO3、盐B.硫酸铜、胆矾、CuSO4·5H2O、混合物C.氢氧化钙、石灰石、Ca(OH)2、碱D.氧化钙、生石灰、CaO、氧化物1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生石灰和水放出大量的热C.硫在氧

7、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产生蓝色沉淀17.为达到预期的目的,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CaCO3、CaCl2的混合物B.用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C.除去N2中少量的O2:通过灼热的Cu粉末D.某同学将pH试纸润湿后,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在试纸上,测定其pH第6页共6页18.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XYZQ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68164.43.6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4未测48.43

8、9.6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一定不是分解反应B.若X为氧气,则Y一定发生氧化反应C.第二次测量时,Y已完全参加反应D.该反应中Y、Z与Q质量变化之比为2∶11∶919.t℃时,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下图中质量/g5025080100水的质量/gmnwz的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