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粘度法.doc

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粘度法.doc

ID:48992087

大小:68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2-26

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粘度法.doc_第1页
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粘度法.doc_第2页
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粘度法.doc_第3页
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粘度法.doc_第4页
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粘度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粘度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渗流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日期:成绩:班级:石工1205学号:姓名:教师:同组者:实验七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粘度法一.实验目的学会一种测定分子量的方法二.实验原理由于聚合物具有多分散性,所以聚合物的分子量是一个平均值。有许多测定分子量的方法(如光散射法、渗透压法、超速离心法、端基分析法等),但最简单、而使用范围又广的是粘度法。由粘度法测得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叫粘均分子量,以“”表示。粘度法又分多点法和一点法1.多点法多点法测定聚合物粘均分子量的计算依据是:[]=(7-1)式中:[η]-特性粘数;K,α-与温度和溶剂有关的常数;-聚合物的

2、粘均分子量。若设溶剂的粘度为η,聚合物溶液浓度为c(100mL所含聚合物的克数表示)时的粘度为η,则聚合物溶液粘度与浓度间有如下关系:(7-2)(7-3)以ηSP/c,Inηr/c对c作图,外推直线至c为0(参考图7-1)求[η],即(7-4)图7-1特性粘数[η]的求法由于k、α是与温度、溶剂有关的常数,所以对一定温度和特定的溶剂,k、α有确定的数值。例如,30℃时,以1mol/L硝酸钠溶液作溶剂,用粘度法测定聚丙烯酰胺粘均分子量的经验式可表示如下:(7-5)即:(7-6)因此,只要测定不同浓度下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即可通过上述的数据处理,求出聚

3、合物的粘均分子量。1.单点法对低浓度的聚合物溶液,其特性粘数可由下式计算:(7-7)实验时,只要测定一个低浓度的聚合物溶液的相对粘度,即可由式7-7求得所试样的特性粘数。本实验采用如图7-2所示的乌氏粘度计测定聚合物溶液在不同浓度下的粘度。这种粘度计的具体用法参考下述步骤。图7-2乌氏粘度计1,2,3—支管;5,8,9-玻璃管;4,6-刻度;7-毛细管三.仪器与药品1.仪器乌氏粘度计,秒表,吸耳球,恒温箱,移液管,容量瓶。2.药品聚丙烯酰胺(工业品),硝酸钠(分析纯),蒸馏水。四.实验步骤(1)打开温度控制仪电源,将温度调节为30℃。调节电动搅拌

4、机调速开关,使搅拌机以适当的速度匀速转动,使玻璃缸中各处水温均匀。(2)玻璃缸中水的温度升至30℃后,将乌氏粘度计固定在铁架台架子上,使粘度计上端玻璃球浸没在水中。调整乌氏粘度计,使其在水中垂直。注意,在调整的过程中,不要使乌氏粘度计碰到搅拌棒或者玻璃缸璧,以免破碎。(3)用量筒量取1mol/L硝酸钠溶液15ml,由支管3加到已洗净、烘干的粘度计的球9中,然后将粘度计固定在已调至30℃的恒温槽中,恒温约15min,即可按下述方法测定:先用左手的拇指和中指将粘度计的支管1捏住,用食指将支管1的管口堵住,然后用洗耳球从支管2的管口将溶液吸至刻度4以上

5、的粗直径部分,在将食指松开的同时将洗耳球从管口移开,这时球8中的溶液因支管1通大气即迅速流回球9,而支管2中的刻度4以上的溶液则通过毛细管7慢慢流回球9,用秒表测定溶液液面经过刻度4与6所需要的时间。重复数次,取平均值,作为1mol/L硝酸钠溶液的液面流经粘度计4与6两刻度的时间t0。测定后,将粘度计的溶液倒出回收。(4)用量筒量取0.01g/100mL的聚丙烯酰胺溶液10mL左右,经支管3加入已洗净、烘干的粘度计的球9中,用洗耳球将溶液吸至刻度线6以上,然后松开胶皮管,用洗耳球将溶液吹下,重复此操作三次,对乌氏粘度计进行清洗。清洗结束后,将溶液

6、倒入废液回收瓶中进行回收。(5)用量筒量取0.01g/100mL的聚丙烯酰胺溶液15ml经支管3加入已洗净、烘干的粘度计的球9中,然后将粘度计固定在已调至30℃的恒温槽中,恒温约15min后,按上述方法测定聚丙烯酰胺溶液的液面流经粘度计4与6两刻度的时间t1,重复3到5次,取平均值。r(6)全部测定结束后,将球9的溶液倒出,先后用自来水、蒸馏水洗净,然后烘干,备下次使用。五、数据处理计算各溶液的浓度c及(即)及(即)的数值1.以、对c作图,将直线外推到浓度为0处,从两直线的交点求的[η]。2.由〔η〕计算聚丙烯酰胺的粘均分子量。3.用最后一点(溶

7、液浓度最稀的点)的粘度,用一点法求出特性粘数,并与外推求得的特性粘数作比较,说明一点法是否适用。溶液时间实验数据1mol/l硝酸钠t075.12s75.21s75.16sPAM0.05g/100mlt81.04s80.91s81.08s数据处理过程:平均时间:to=(to1+to2+to3)/3=75.16st=(t1+t2+t3)/3=81.01s=1.557,ηsp=(t-to)/(cto)*c=0.0778,==1.4984[η]=(ηsp+lnηr)/2c==1.5272再由公式(6)即可求出=2.6422×105六.思考题1.总结聚合物

8、分子量的测定方法,并说明各方法的适用范围。答:测定聚合物分子量的方法,主要有粘度法、光散射法、渗透压法、超速离心法、端基分析法等,其中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