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空气的存在_教案1.doc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空气的存在_教案1.doc

ID:49028572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8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空气的存在_教案1.doc_第1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空气的存在_教案1.doc_第2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空气的存在_教案1.doc_第3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空气的存在_教案1.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空气的存在_教案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空气的存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验证大气压存在的方法。2.列举生活中的大气压现象并能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3.感知大气压的方向和大小。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尝试把不可见的事实转化为可见的宏观现象的方法。2.通过小组讨论生活中的大气压现象及其解释,经历小组合作的过程,练习用科学的语言解释生活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大气压现象并用大气压知识解释,关注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科学知识,初步形成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意识。2.设计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体会科学实验的乐趣和严谨。【教学重难点】1.知道验证大气压存在的方法。2.

2、列举生活中的大气压现象并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教学过程】一、感受空气的存在。情境:用塑料袋在周围兜一袋空气,用力将它拍爆。手给塑料袋一个作用力,拍爆后空气逸出。提问: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尝不出它的味道;我们如何感觉它的存在?你能列举生活中存在空气的实例吗?预设回答:1.风;2.呼吸;3.流星;4.把饮料瓶放到脸盆中灌水时瓶口有气泡冒出;4/45.把塑料袋的袋口张开,然后再把袋口扎紧,塑料袋膨胀起来有一定的体积;6.燃烧;7.传播声音(介质不仅有空气)。二、瓶吞鸡蛋实验。展示:鸡蛋、试剂瓶,鸡蛋的横截面积比瓶口大,无法进入瓶中。提问:有什么办法让鸡蛋

3、完好无损地进入瓶中?(演示瓶吞鸡蛋实验)追问:是什么力量使鸡蛋进入瓶中的呢?预设:大气压、大气、空气,由于之前的学习中提及气压会影响物质的沸点,因此推测学生能够回答出大气压。设计意图:利用刚开始鸡蛋不能进入瓶中和之后在瓶中导入热水后能够迅速进入瓶中的对比实验,将看似不可能完成任务好似变魔术般做到,一方面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向学生展示了科学的魅力,从而导入新课。三、新课讲授。(一)大气压的存在:讲述:刚才的瓶吞蛋实验大家推测是大气压的作用使鸡蛋进入瓶中,那么大气压是否真的存在呢?我们还需要有更多地证据来支持。小组活动:覆杯实验(玻璃杯、水槽、硬纸

4、片)。教师引导:用生活中简单的材料来完成实验,帮助我们探索科学知识。1.将硬纸片压在空杯上倒置,观察纸片是否下落。(重力作用)2.将玻璃杯倒满水,用硬纸片压在杯口,倒置观察纸片是否下落。(硬纸片不会下落)3.将倒置的玻璃杯向各个方向转动,观察纸片是否下落。(硬纸片不会下落)提问:你能分析纸片不下落的原因吗?预设:1.纸片不受重力了。地球表面的任何失去支持的物体都会落向地面,如粉笔。而纸片不落下一定是有力吸引它,或者有力托住它。2.水把它吸住了。(控制变量)做另一个实验,在另一个杯底打一个洞,装满水倒置,打开塞子,硬纸片下落。证明不是水把它吸住了。原理:杯子上方有

5、大气压,下方也有大气压,水和纸片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下来。3.大气压托住它。4.向各个方向转动硬纸片都不会下落,证明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4/4板书:证据:覆杯实验。方向:朝各个方向。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验亲身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方向。引导学生猜想纸片不下落的原因,亲历分析的思维过程,逐一排除其他造成纸片不下落的原因,最终得出是因为大气压存在的结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体会科学的严谨。1.“悲惨”的易拉罐。展示:用粗铁丝夹住空易拉罐,加入少许水,点燃酒精灯加热,有水汽溢出后,迅速把易拉罐倒扣在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解释:水蒸气将易拉罐中的空气赶尽,倒扣在

6、水中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瓶内气压变小,外界大气压不变,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易拉罐被压瘪。易拉罐变形剧烈,说明大气压很大。过渡:其实早在300多年以前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了大气压的存在,并用实验加以证明,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2.马德保半球实验——牢固的吸盘。学生活动:那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马德堡半球——吸盘。接下来请同学们同桌两人为单位,利用桌子上的吸盘设计实验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学生展示实验设计,演示实验并加以解释。课堂预设:学生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可以设计出一下的实验:将两个吸钩放在一起,不挤压,很容易拉开;挤出里面的空气后,用

7、很大劲拉也拉不开。说明外面大气存在压力,所以拉不开。板书:大气压大小:马德堡半球实验。设计意图:先用常见的生活材料让学生感受大气压的大小,再引入科学史上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不仅存在而且很大。利用吸盘和马德保半球的类比利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是科学,生活中不起眼的材料也能做实验,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也蕴含着科学道理。讲述:人体内的马德保半球。人体还要靠大气压连接四肢,在我们身上各关节处都有一个关节腔,空腔内真空,这样就能借助外部大气压紧紧地压在身体上。提问:人和房子为什么不会被压扁?房子内外都受到大气压的作用。人类适应大气压;人体内气压与大气压平衡(人

8、体与大气压连通)。追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