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令三首_教案1.doc

十六字令三首_教案1.doc

ID:49031288

大小:2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7

十六字令三首_教案1.doc_第1页
十六字令三首_教案1.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十六字令三首_教案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十六字令三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1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小令,注意长短句的节奏。2.过程与方法: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这三首小令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来体会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读题解题,走近作者。1.板书课题。2.组织学生介绍相关资料。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制作的课件。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二)自学古诗,了解诗意。1.播放范读录音。2.指名读诗。3.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读诗、订正。4.组织学生同

2、桌之间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5.学生汇报学习收获。第一首是写山的高度。诗人化用贵州民谣,将“马过要下鞍”改为“快马加鞭未下鞍”。接着又借用此民谣中的“离天三尺三”。这两处借用一下就将红军当时的现实及精神幻化灵活了,达到以俗为雅之功。“快马加鞭未下鞍”写红军战马奔腾穿山而过的英姿,而不仅仅是民谣中的屈服于山高,下得马来。“离天三尺三”在毛主席这首诗里也不仅仅是写高山仰止,气势磅礴,而是衬托诗人慷慨之精神。第二首写山的连势,因第一首是写的高度,山在这里如狂涛巨浪成倒海翻江之势,奔腾朝前,起伏延绵,连环不绝,犹如一幅巨型的红军万马奔战图,这里以山之雄伟走

3、势象征了诗人永怀斗志的壮志豪情以及红军将士摧枯拉朽般的战斗士气。狂飙突进,宛如让读者又重临毛诗的“飞将军自重霄入”等一系列情景之中。2/2第三首写山之险峻,山可以高得来刺破青天,而锋刃未残,然而又用一个合乎情理的大夸张,似乎山之利剑要刺塌青天,但青天不会垮下,因为高山之大柱正支撑中天。这里所写的顶天立地之山同样既是写景又是象征诗人及红军的作为民族中流砥柱之顶天立地的作用。6.指导朗读。(三)创设情境,朗读感悟。1.教师进一步介绍写作背景,结合图画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2.组织学生有感情朗读。(四)背诵古诗。(五)课外延伸。【作业布置】1.默写

4、古诗。2.解释诗句的意思。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