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设计.docx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设计.docx

ID:49165706

大小:14.29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2-29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幻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命运。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教学重点: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幻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教学难点:从小女孩的悲惨结局走进,小女孩充满渴望,始终追求梦想的内心世界。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安徒生爷爷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通过前半部分的学习,我们读到了天气的寒冷、社会的

2、冷漠和家人的冷淡。此时,正是大年夜,本该是家人团圆,其乐融融,欢声笑语的时刻,而这个小女孩此时感受到的只有一个字——冷。你看(出示图片)茫茫黑夜,小女孩正蜷缩在墙角边。1、你想象一下小女孩此时的心情。2、而就在这个寒冷的大年夜,就在这漆黑的墙角边,她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出示课件,指名读)3、同学们,读到这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她死了,作者却说她曾经多么幸福。她死了,嘴角却孩带着微笑,那是因为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二、解读“幸福”1、在临死前,小女孩究竟看到什么呢?让我们回到课文5——10自然段。请同学们默读5——10自然段,边读边

3、想,小女孩几次擦然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2、交流汇报(1)出示句子:“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A、指名读B、此时,一个暖烘烘的火炉就在小女孩面前,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温暖)C、指导读(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谢谢你让我们感受到小女孩此刻的温暖。(2)出示句子“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A、指名读段落B、读了这一段,你看到了什么?多么诱人的烤鹅呀!你能为大家读一读吗?C、其他同

4、学闭上眼睛,使劲儿地闻一闻,你闻到了什么?D、你闻到了什么?能为大家读一读吗?E、你们都闻到了香味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吧!(3)出示句子“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在向她眨眼睛。”A、自由读片段。B、这是一棵怎样把的圣诞树?你从哪里读到了它的高大、美丽?C、同学们,在西方国家,每逢圣诞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圣诞树,上面挂满各式各样的礼物和卡片,以寄托自己对家人的祝福和祈盼。此时,作为小女孩的同龄人,你有什么祝福想送给她吗?D、学生送祝福有了你们的祝福,小女孩是多么的开心和快乐,小女孩看见圣诞树就是因为她渴望得到——快乐(板书快

5、乐)4、燃烧的火柴一次次将她带到美好的幻景中,可是一次次火柴灭了,带给她温暖的火炉不见了,香喷喷的烤鹅也没有了,带给她幸福、快乐的圣诞树也不见了。(出示课件,擦板书)火柴熄灭了,但她内心的渴望并没有消失,所以她再一次擦然火柴,这一次,她在亮光里看到了——奶奶(出示奶奶图片)A、指名读句子。指导读(那么温和,那么慈爱)B、有了温和的奶奶,小女孩就不再孤单,她是多么高兴呀,可以想象,当她见到奶奶时,她会怎么呼喊。C、为了和小女孩一起走,小女孩会怎么请求奶奶?(齐读)D、她是多么想和奶奶在一起啊(再读)E、她为了和奶奶在一起,几乎是苦苦哀

6、求奶奶(再读)(5)就这样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出示句子“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A、没有寒冷,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是指哪里?B、去天堂了,其实就是死了。当时的社会对穷苦孩子来说,只有死才是解脱,才是幸福,说明了什么?5、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A、细心的同学肯定会发现,这句话没加标点。如果要你为小女孩的死加上标点,你会怎么加?B、是呀,小女孩的死引起了我们的同情,也激起了我们内心的愤怒。三、幸福来源1、是什么让小女孩从黑暗、痛苦的世界获得短暂的快乐与幸福的呢?2、同学们,你们看,其实小女孩每次擦

7、然火柴都有着不一样的心理变化,你发现了吗?谁来说说看。3、是什么让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呢?从第一次擦然火柴时的犹豫不决到最后的迫不及待,这一次次的变化正是源于她内心的渴望。她经历了寒冷、饥饿、恐惧、孤独,但她最终并没有放弃,她一次次擦然火柴,为的是追求自己的梦想。她就是我们人间的天使。四、情感升华1、基于中国的文化背景,我们都钟爱大团圆的结局,死亡意味着不幸。然而在西方文化中,在安徒生的心中,离上帝最近的人是真正得到幸福的人。正是因为这样的文化背景,这种力量,这个故事读来也就不再凄惨,而是凄美了。因此安徒生这样写道:“谁也不知道她

8、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齐读)那些冷漠的人,他们只看到小女孩的尸体,却不曾看到她的灵魂是幸福的,但我们却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