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doc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doc

ID:49189290

大小:1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2-29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doc_第1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doc_第2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doc_第3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doc_第4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实录 教学过程 : 1.习旧引新 ⑴ 在⊙O上,任到三个点A、B、C,然后顺次连接,得到的是什么图形?这个图形与⊙O有什么关系?⑵由圆内接三角形的概念,能否得出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形呢 (类比)? 2.概念学习 ⑴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形?⑵如图1,说明四边形ABCD与⊙O的关系。 3.探讨性质 ⑴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类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那么要探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一般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⑵打开《几何画板》,让学生动手任意画⊙O和⊙O的内

2、接四边形ABCD。 教师适当指导) ⑶量出可试题的所有值(圆的半径和四边形的边,内角,对角线,周长,面积), 并观察这些量之间的关系。 ⑷改变圆的半径大小,这些量有无变化?由(3)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⑸移动四边形的一个顶点这些量有无变化?由3)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移动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呢? 移动三个顶点呢? ⑹如何用命题的形式表述刚才的实验得出来的结论呢?(让学生回答) 4.性质的证明及巩固练习 ⑴证明猜想 已知:如图1,四边形ABCD内接于⊙O。求证:∠BAD+∠BCD=180°,∠ABC+∠ADC=180

3、°。 ⑵完善性质 ①若将线段BC延长到E(如图2),那么,∠DCE与∠BAD又有什么关系呢? ②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⑶练习 ①已知: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已知∠A=50°,∠D-∠B=40°,求∠B,∠C,∠D 的度数。 ②已知:如图3,以等腰△ABC的底边BC为直径的⊙O分别交两腰AB,AC于点E,D,连结DE,求证:DE∥BC。 (演示作业本) 5.例题讲解 引例已知:如图4,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它与△ABC的外接圆交于点D 。 求证:D

4、B=DC。 (引例由学生证明并板演) 教师先评价学生的板演情况,然后提出,若将已知中的“AD是△ABC中的∠BAC的平分线”改为“AD是△ABC的外角∠EAC的平分线”,又该如何证明? 引出例题。 例已知:如图5,AD是△ABC的外角∠EAC的平分线,与△ABC的外接圆交于点D, 求证:DB=DC 。 6.小结: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让学生组成小组,从概念,性质方法,特殊性进行讨论,然后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 ⑴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圆内接四边形的概念和圆内接四边形的和要性质,要求同学们理解圆内接四边形和

5、四边形的外接圆的概念,理解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初步应用性质定理进行有关命题的证明和计算。 ⑵我们结合《几何画板》的使用导出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在这一过程中用到了许多数学方法(实验,观察, 类比,析,归纳,猜想等),同学们要逐步学会用并关于应用这些方法去探讨有关的数学问题,提高我们的数学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7.作业 ⑴如图6,在等腰直角△ABC中,∠C=90°,以AC为弦的⊙O分别交BC,AB于D,E,连结DE。求证:△B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⑵已知:⊙O和⊙O'相交于A,B两点,经过A,B两点分别作直线CD和EF

6、,CD交⊙O,⊙O'于C,D,EF交⊙O,⊙O'于E,F,连结CE,AB,DF 。 问:当CD和EF满足怎样的条件时,四边形CEDF是怎样的特殊四边形?并证明所得的结论。 (选做) 二、对教学案例的分析 这一教学案例当然不能被看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范例,其中许多环节还需要一步改进完善。但其较为真实地反映了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情况,一些教学环节的处理还是值得肯定。 1.突出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性 关于圆的内接四边形性质的引出,在本教学案例上没有像教材那样直接给出定理,然后证明;而是利用几何画板》采取了

7、让学生动手画一画,量一量的方,使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形的观察归纳和猜想,自己去发现结论,并用命题的形式表述结论。关于圆内接四边形性质的证明,没有采用教师给学生演示定理证明, 而是引导学生证明猜想,做了进一步的完善。这种探索性的数学教学方式在其后的例题讲解中亦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也向学生渗透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观点。一方面,使数学不再是一门单调枯燥, 缺乏直观印象的高度抽象的学科,通过提供生动活泼的

8、直观演示,让学生多角度,快节奏地去认识教学内容,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计算机所特有的,对数学活动过程的展示,对数学细节问题的处理可以使学生体验到用运动的观点来研究图形的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发现总是代和解决问题带来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2.引进了计算机《几何画板》技术   本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