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ppt

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ppt

ID:49204371

大小:2.25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2-01

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ppt_第1页
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ppt_第2页
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ppt_第3页
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ppt_第4页
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分离液态空气法电解水氧气氢气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些方法适合在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吗?活动天地4-3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依据是什么?(1)水(H2O)(2)二氧化碳(CO2)(3)氯化钠(NaCl)(4)高锰酸钾(KMnO4)(5)过氧化氢(H2O2)(6)甲烷(CH4)2.确定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信息链接1、空气: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将空气冷冻液化,根据沸点的不同(液态氮-196℃、液态氧-183℃)而先后分离得到氧气。2、水:加热至1000℃高温或借助一定的电解设备。通以直流电(耗电量较大)可分解为氧气和氢

2、气。3、高锰酸钾:俗称灰锰氧或PP粉,紫黑色晶体,其溶液红色,是常用的消毒剂,受热很快分解生成氧气和锰酸钾,锰酸钾难处理还污染环境。4、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无色液体。家庭和医院用的消毒水就是其3%的溶液,它也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药房均有购,每100ml大约1.80元。常温下较浓的溶液会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若与二氧化锰(MnO2)混合,会大大加快反应速度,迅速放出氧气。温馨提示原料的来源、价格、反应条件难易(室温最好)、方法简单、绿色环保等因素。制取物质应考虑的因素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活动天地4-4现象:产生少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怎样加快反应呢?实验一实验

3、二: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现象: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了结论:常温下二氧化锰(MnO2)加速了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放出的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反应药品: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反应原理:符号表达式:H2O2H2O+O2MnO2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特点:一变二不变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水+氧气二氧化锰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水+氧气二氧化锰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水+氧气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发生反应的仪器?是否密封?怎样形成密封装置?怎

4、样将气体导出?发生装置在怎样的装置中可以获得氧气?适合于固体与液体不加热的条件制取气体。排水法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怎样收集制得的氧气?探究收集装置收集装置小资料通常状况下,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在0℃,1个标准大气压下,其密度为1.429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排水集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不易或难溶于水的气体讨论互动:氧气收集装置的选择√√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或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或该装置适用于或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注意事项①长颈漏斗下端应该,防止,或者将长颈漏斗换成;②伸入锥形瓶中的导气管伸

5、出橡皮塞1-2cm,有利于气体的排出。③用排水法收集时应等导气管末端连续均匀产生气泡时再收集.注意事项:固体与液体反应液体与液体反应浸没于液面以下气体从漏斗中逸出分液漏斗实验步骤如何实施?组装装置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收集气体检验验满放置拆装置、清洗整理1、装入药品前先检查装置气密性;2、长颈漏斗下端应浸没在液面以下,防止产生的氧气从漏斗中溢出,或改用分液漏斗;3、注意检验和验满的操作的不同;4、用排水法收集时应等导气管末端连续均匀产生气泡时再收集.一、药品二、反应原理三、仪器装置四、实验步骤五、收集方法六、验满方法七、检验方法八、放置方法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1、请从下列仪器中选用适

6、当仪器用H2O2与MnO2制取并收集O2。(1)写出仪器名称c,e;(2)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产生并收集气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有(填代号),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3)文字表达式为;(4)检验O2是否已经集满的方法是。h锥形瓶烧杯cghb检查气密性过氧化氢水+氧气二氧化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复燃则已集满。3、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发生变化时起_________作用,是这个反应中的_________.在这个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和_________都没有改变.2、请指出下面装置的错误。催化催化剂质量化学性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