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滑轮教案.doc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滑轮教案.doc

ID:49230190

大小:2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8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滑轮教案.doc_第1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滑轮教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滑轮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公开课教案课题:义教课标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第一课时)授课时间:2016年6月5日课型:新授课授课人:乐都区七里店学校王永成授课地点:九年级(11)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它们的作用。2、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多姿多彩的简单机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理学原理。2、通过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和团

2、结精神。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教学难点:1、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2、定滑轮和动滑轮可以看成变形的杠杆。教具学具:滑轮、细线、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直尺。教学步骤:一、复习提问:展示演示用弹簧测力计,认识量程、分度值及读数。二、情境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杠杆,认识到了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其实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还有其他的一些机械对我们还有帮助。今天我们一起讨论“其他简单机械”。三、探究新知:讨论:教科书中所示的漫画说明什么科学道理?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构造及定义:学生观看实物。教师介绍:构造:带有凹槽的轮、转轴、

3、外框;讨论:利用绳子和一个滑轮,将货物提到高处,你有什么方法?请用钩码替代重物来模拟.给滑轮分类并下定义:工作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工作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2、探究定滑轮的特点:探究实验:按课本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通过定滑轮匀速提升钩码。说明:实验时要提升尽可能重的一个或两个钩码并且匀速拉动。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的数值有两个,一是钩码重G,另一个是通过定滑轮拉钩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要求:甲同学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并读数,乙同学观察钩码上升的距离,丙同学观察拉力移动的距离。做实验,并进行对比,得出F=G,说明使用定滑轮

4、不省力。请同学们回想刚才那个装置图,不难看出,我们把货物从低处提到高处,按照常规做法就是直接用绳子吊着货物向上提,才能将货物提起;而使用定滑轮后,人的施力方向变为向下,也就是人站在低处向下拉绳子货物就会被提起.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定滑轮的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例如,在旗杆顶部装一个定滑轮,人站在地上,就能把旗升到高处。所以,在提升不太重的物体时,为了改变力的方向,常常使用定滑轮,可给人们带来方便。使用定滑轮不省力,能不能省距离?乙同学观察钩码的初始位置、最终位置,计算出钩码上升的距离h,丙同学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初始位置、最终

5、位置,计算出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s,通过对比s、h,s=h,可知使用定滑轮不省也不费距离。3、探究动滑轮的特点:问:定滑轮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那么动滑轮呢?做实验,并进行对比,研究F与G间的关系。参照课本图示,用弹簧测力计通过动滑轮来拉钩码并使它匀速运动,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时,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平行。通过实验对比F与G的大小,可以看出F<G,且F=G/2,也有可能是F略大于G/2.教师指出这是因为人在提升货物的同时也将动滑轮提升起来,动滑轮有质量,并且在提升过程中克服摩擦多用了力.当货物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的重和摩擦可以忽略不

6、计,得到F=G/2。这样就得到动滑轮的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测量,通过对比s、h,s=2h,可知使用动滑轮要费距离。4、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教师画图分析,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定滑轮的支点在轴心,动力臂和阻力臂分别等于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因为l1=l2,所以F1=F2.由此可以得出: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F1F2OL1L2FGOL1L2动滑轮的支点在滑轮的一侧,动力臂是直径,阻力臂是半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因为l1=2l2

7、,所以F1=F2/2.由此可以得出: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四、学习小结:这节课大家学习了两种其他的简单机械-----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了它们的实质都是变形了的杠杆,还初步研究了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五、作业:既然动滑轮和定滑轮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如何使它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更好地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呢?请预习下节课的内容----滑轮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