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辨析的方法.ppt

虚词辨析的方法.ppt

ID:49254020

大小:90.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2-03

虚词辨析的方法.ppt_第1页
虚词辨析的方法.ppt_第2页
虚词辨析的方法.ppt_第3页
虚词辨析的方法.ppt_第4页
虚词辨析的方法.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虚词辨析的方法.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高考《考试说明》规定: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近几年高考文言虚词的考查形式1、选择题,有四个选项,每个选项由两句话组成,其中的一句出自中学语文课本,要求选出选项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文言文翻译题中有时也涉及到虚词的考查。(高考题)下列各组句子中,红色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鲁定公问于颜回曰②勾践说于国人曰B.①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①善则善矣②此则国人之罪也D.①舜

2、不穷其民力②樊哙侧其盾一撞C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一、位置推断法1.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2.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4.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5.送孟浩然之广陵1-3句“之”在动词后,作代词;4句“之”处于“所”后,组成“所字结构”,“之”作动词;5句“之”处于“广陵”前,作动词。一、位置推断法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7.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8.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10.顷之,烟炎张天1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处于主谓短语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处于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处

3、于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宾语前置的标志在时间副词后,为音节助词除了“之”以外,“乎”、“焉”、“与”、“夫”等词也都适合用“位置推断法”来分析它们的用法。如: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3.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促织》)“夫”处于句首,一般为发语词;用在句中且在动词的后面,一般是指示代词,译成“那”;用在句末,常是语气词。二、删除观察法分析下面各句中的“其”字:1.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3.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1-3句中“其”处于

4、动词后宾语的位置,应为代词,不能删去。第4句“其”字若删去,则改变了原意,它也为代词。5-8句“其”可以删去,它是协助表达语气的副词。根据语气的不同,5-8句分别是:表示命令的语气、加强反问的语气(“难道”)、加强反问语气、表示委婉商量的语气。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快判断它的词性。“而”“焉”“者”也可用这种方法。5.尔其无忘乃父之志6.欲加之罪,其无辞乎?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8.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三、搭配分析法:从虚词的搭配对象去判别它的词性。分析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2.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

5、之欢,不可3.以至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刭4.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这四句中的“以”所搭配的对象都是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它们构成短语修饰后面的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原因、时间、凭借等,可知“以”为介词。5.杀之以应陈涉6.昔秦穆公不听蹇叔之言,以败其师7.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8.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9.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5-8句中,“以”搭配的对象是动词或动宾短语,可以断定“以”不是介词,而是连词,根据全句的意思可以推断它们应该分别是表示目的、结果、目的、修饰的连词。第9句“以”字前后和形容词搭配,是并列连词。再如

6、“所”字:与动词连用,常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与“以”连用,表示原因和凭借;与“为”连用,常表示被动;单用,常是名词“处所”。四、语境推断法: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2.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3.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1.兼词“于此”,“兴焉”即“从那里兴起”;2.代词,代文章,“得焉”即“能够看到它”;3.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的语气,为疑问代词“何、哪里”;4.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词

7、。五、对应分析法: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4.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难》)一、位置推断法二、删除观察法三、搭配分析法四、语境推断法五、对应分析法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课堂检测】1.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是:①顷之,烟炎张天②真州逐之城门外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⑤又试之鸡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⑦我欲因之梦吴越⑧吾欲之南

8、海,何如A.②⑥⑧/③④/①⑤⑦B.②⑤⑦/①③④/⑥⑧C.①④⑤/②⑥⑦/③⑧D.③⑤⑥/①⑧/②④⑦B2.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