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8热处理.ppt

Chapter8热处理.ppt

ID:49311957

大小:229.5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20-02-03

Chapter8热处理.ppt_第1页
Chapter8热处理.ppt_第2页
Chapter8热处理.ppt_第3页
Chapter8热处理.ppt_第4页
Chapter8热处理.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Chapter8热处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Chapter8热处理(HeatTreatment)§8-1概述1.热处理的定义:金属或合金在固态下,用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方法改变其内部组织结构,获得所需性能的操作,称为热处理。2.目的⑴改变金属的工艺性能,使之易于加工。HB200~250⑵提高零件和工具的使用性能例:45钢:在正火状态:σb=600N/mm2ak=50J/cm2在调质状态:σb=850N/mm2ak=80~120J/cm2船机、汽车等动力机械,90%以上的零件要进行热处理。3.能进行热处理的前提固态下能够发生组织转变的金属,才能进行热处理。

2、钢和铸铁具备这个条件。4.热处理的工艺过程热处理三步曲:“加热、保温、冷却”。冷却加热保温T℃TimeA1§8-2钢在加热的组织转变一、目的加热至临界点以上:使钢的组织A化,获得A,称为A化。加热至临界点以下:没有组织转变,消除应力等。二、A的形成当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时,发生重新结晶(包括原子的扩散和晶格的改组)。(一)基本过程Ac11共析钢P=(F+Fe3C)PA(F+Fe3C)AC%:0.0218%6.69%0.77%晶格:体心立方复杂斜方面心立方A化的过程;包括C的扩散和铁的晶格改组。由四个过程组成

3、:(1)A的形核:形核的部位是:F与Fe3C的交界处。(2)A的长大(3)剩余Fe3C的溶解(4)A的均匀化2非共析钢非共析钢的A化要分两步完成:(1)加热到Ac1完成P的A化。(2)加热到Accm(Ac3)完成F(或Fe3C二次)的A化。(二)影响A转变的因素1加热温度2加热速度3钢中的C%:C%高,Fe3C多,相界面多,A的核心多,转变速度快。4合金元素:不改变A的过程,但影响A形成的速度,影响C的扩散速度。(1)Co、Ni等,提高C在A中的扩散速度;(2)Cr、Mo、V等,形成难溶解的碳化物,降低C的扩

4、散能力,降低A化速度;(3)Si、Mn、Al等,影响不大。5原始组织原始P的Fe3C有两种形态:片状和粒状。其中片状的P中相界面多,A化速度快。三、A晶粒的大小1.成分及冶练方法:P721~4粗、5~8细、9~10级为超细(新标准)。本质细晶粒钢(含V、Ti的钢)和本质粗晶粒钢(用硅铁和锰铁脱氧的钢)。2.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四、常见的加热缺陷1氧化;2脱碳;3加热不足;4过热;5过烧。五、加热时间:加热至所需温度需的时间;各部分温度均匀一致并完成组织转变所需时间。§8-3钢在冷却时组织变化一、C曲线(过冷A等

5、温冷却转变曲线)把某种钢在各种温度下A的等温转变结果绘成一个图,其形状如字母“C”,故称为C曲线。共析钢的C曲线如图所示。Mf(-50℃)时间温度Ms(240℃)A1共析钢的C曲线1“C”曲线的分析:2组织转变⑴A1~550℃,即“鼻子”以上部分,过冷A发生P转变,称为P转变区,也称高温转变区。A─→(F+Fe3C)组织特点:片状F+片状Fe3C的机械混合物。P转变区是典型的扩散性转变。★共析钢在A1~680℃之间,形成粗片状的P组织。片间距〉0.3μm,HRC18~24。★在680~600℃之间(过冷度增大

6、),形成细片状的P组织,称为S(索氏体)。片间距:0.1~0.3μm,HRC24~32。★在600~550℃之间(过冷度更大),形成极细片状的P组织,称为T(屈氏体)。片间距〈0.1μm,HRC32~36。⑵550℃~Ms,即“鼻子”以下部分,过冷A发生贝氏体转变,用B表示,称为贝氏体转变区,也称中温转变区。B是过饱和C的F与碳化物(注意不一定是:Fe3C)的两相混合物。由于转变温度较低,铁原子已失去扩散能力,碳原子也只能作短程的扩散。★在550~350℃内,形成上B(B上),呈羽毛状,F条较宽,渗碳体在F片

7、间析出,故机械性能差(HRC40~45、脆性大),使用价值不大。★在350℃~Ms内,形成下B(B下),呈针状或竹叶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硬度(HRC45~55)和耐磨性也好,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⑶Ms~Mf,过冷A发生马氏体转变,称为马氏体转变区,也称低温转变区。这种转变是典型的非扩散型相变。M是C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或者说是含过饱和C的F。M转变的特点:①M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Ms~Mf)完成的,M的转变量与温度有关;②A不能全部转变成M,总有一部分A未转变而残留在钢中,称为

8、残余A(用A'或AR表示)。小结:小结:相变类型主要异同点珠光体转变贝氏体转变马氏体转变转变温度范围高温转变(Ar1~550℃)中温转变(550℃~MS)低温转变(MS~Mf)扩散性Fe、C原子都扩散Fe不扩散、C原子扩散Fe、C原子都不扩散组成相两相组织A─→(F+Fe3C)两相组织A─→(F+Fe3C)(>350℃)A─→(F+FexC)(<350℃)单相组织A─→F(过饱和C)合金元素的分布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