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ID:49409518

大小:6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1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1页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2页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及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的]1.加强文言诵读,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教学重难点]1.对语句及主旨的理解。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教学设想]教材把握:《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教师应对学生的学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小一定要重视诵读。教学方法:1.诵读法2.质疑法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解题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孔子Z后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

2、,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主张性善和仁政。二、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扫除正读障碍。2.教师带读全文。3•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4.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Z处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三、分步品味1.质疑及交流。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屮心论点是什么呢?2.齐读课文。3.读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质疑或说说文中有哪些岀彩的句子。4.教师提问:文小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小说:“非独

3、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请依据原文回答。四、小结在人生而临抉择时,应当具备怎样的价值标准?孟子提出了IH己的看法: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第二课时一、复习所学内容1.抽査朗读情况。2.检査对字词的理解。或者由学生相互出题,考査对字词及语句的理解情况。二、朗读训练,体会文意1.分组朗读文屮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甸式美;尝试删除某个句子,而后再读,体会文章论说的气势;进行演讲式背诵,感受其表达效果。2.找岀为论证屮心论点,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

4、证方法,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①论证方法:比喻论证,道理论证(第一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第二节)。②作者的写作意图:赞颂在而临人生的抉择时,将正义放在首位,而摒弃利己私心的做法。3.齐读全文。三、课堂拓展1.速读课文第二节,说说本节是从哪几个方而来论证而临人生抉择时应将正义放在首位的。2.可以应证本文观点的名人名言。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Z谓大丈夫。(孟子)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

5、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名人实例:文天祥,朱自清,闻一多。四、延仲思考思考、讨论: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岀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而对愈来愈多的诱惑,而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解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板书设计]引论:譬喻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本论:义重于生正而进行因果推理反而进行假设推理正而举例义重于利反而对比举例结论:此Z谓失其本心[作业设计]一,给斜体字注音所恶一章食一豆羹场而兀屑二,解释句屮斜体字二者不可得炭:如使入Z所欲此Z谓失其本心贤者能

6、勿痔耳呼而而与乙三,解释文屮的通假字(5个)四,翻译句子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2,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Z,万钟于我何加焉!五,填空:作者的观点是,开头提岀观点后,接着从和两个方面加以论述,从而得出结论:o六,第五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修辞手法有哪些?七,请再写出可以证明本文观点的一个道理论据和一个事实论据。参考答案:五。舍生取义,义,利,见利忘义者失其本心六,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反问,排比,对比,反复等。七,道理论据: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事实论据: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教学反思:由于本文言文难于理解,

7、在让学生自行讨论翻译过程屮耗时太多,本章实际用去课时4个,包括作业训练和讲评,但是不少学生还不能够背诵。课堂上诵读时间并不少,这是什么原因呢?经反思得到文言文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并且加强对学生文言文诵读的指导。另外由于教学设计时注重学生的自学相互讨论解决问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基本上达到教学要求,但仍然需要从练习上加以练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