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张艳苓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精品】张艳苓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ID:49488604

大小:31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3-02

【精品】张艳苓教学设计和反思.doc_第1页
【精品】张艳苓教学设计和反思.doc_第2页
【精品】张艳苓教学设计和反思.doc_第3页
【精品】张艳苓教学设计和反思.doc_第4页
【精品】张艳苓教学设计和反思.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张艳苓教学设计和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一课程内容标准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并介绍了科举制度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隋朝废除了以前按门第选官的制度,以真才实学作为选官的标准,对以后有深远影响。也为以后学习第15课八股取士做好了铺垫。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单元的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度体现了隋唐的繁荣与开放,尤其体现了唐朝的开放。对内选拔干部更广泛更开放,不仅寒士可取,少数民族人士也可取。对外,外国人也能来

2、考试当中国官,洋人在中国当“公务员”。唐朝的开放胸怀在科举制度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最后指出教材中的一点缺憾,教材中“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关于“人才”的提法不准确。“人才”与“干部”、“官吏”是有区别的。三学情分析1、学生分析初一学生正处在12-13岁之间,他们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得到表扬、肯定,渴望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学习。因此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鼓励他们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见解。2、对学生所学知识和信息掌握情况的分析。在七年级上学期里,学到了“禅让制”和“世袭制”的不同,但对选官制还没有真正接触。课前已布置同学们搜集查找与科举制有关的信息。四教学

3、目标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能力培养不是单方面的知识教育,而应该是知识、能力、情感三维一体的完整体系。基于学生的认知结构,结合新课标,我设计了三方面的目标要求: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隋唐时期用科举制选拔官员;能概括出隋唐皇帝为科举制的创新与完善做出的贡献。过程与方法: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并竞答的方式讨论解决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吏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是隋唐制度创新的典型体现,让学生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我们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了解古今中外,不是为了考

4、试上大学。而是为了借鉴,为了推陈出新,为我所用,创造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国家,服务社会;让学生知道,今天世界各国的考试都起源于中国的科举制,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五重点与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难点是科举制的影响。六教法和学法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指出,学习是学生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我采用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引导探究式课堂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扌巴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

5、纳和总结,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则在其中发挥组织和引导的作用。七教学过程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完成对重难点的学习。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七个环节:联系实际,引出课题;师生互动,突出重点;合作探究,突破难点;知识提炼,巩固提高;关注现实,情感升华;课堂小结,专题整合;布置作业,引出预习。1、联系实际,引出课题多媒体显示:2011年公务员考试现场照片,并配以文字说明。公务员的职业在就业难的今天更显出其夺目的光环。公务员作为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公务的人员,其个人素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行政系统的运转。因此,对于公务员的选拔,各国都是非常重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务员制度,

6、或者说官吏考试选拔制度,其雏形是从1400多年前的中国开始的,中间断裂,现在又重新实行,可谓千年大轮回。当然,是更高一级的轮回。初一学生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用公务员考试这一话题导入自然而有效,既能烘托课堂气氛,更能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巧妙衔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今及古,思考:古代是如何选拔官员的?2、师生互动,突出重点在“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这两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我把全班学生分为6个小组,代表6个时期的读书人,分别是魏晋时期、隋文帝时期、隋炀帝时期、唐太宗时期、武则天时期、唐玄宗时期,让他们通过阅读课本和小组合作学习,分别介绍自己所

7、处时期的选官制度和形式。这是本课的重点,课前教师要充分预设,做好“设计师”,能够运筹帷幄;而在课堂中要抓住时机“自然生成”,做好“魔术师”,能够点石成金。例如:提出这样的疑问“魏晋以来用门第出身选官有何弊端?”,让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创立的必要性;设计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科举制形成于隋炀帝时期而不是隋文帝时期?”,加深学生对“制度”这一词汇内涵的深层理解;提问“隋朝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吏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科举制创立的作用的能力。质疑“唐太宗扩充国学与完善科举制的联系?”,让学生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