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可重构模式解析.doc

制造业可重构模式解析.doc

ID:49523246

大小:1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02

制造业可重构模式解析.doc_第1页
制造业可重构模式解析.doc_第2页
制造业可重构模式解析.doc_第3页
制造业可重构模式解析.doc_第4页
制造业可重构模式解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制造业可重构模式解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制造业可重构模式解析赵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江苏南京,210016)工业化的进程表明,制造系统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经济高效地实现产出的重要环节,其投资为一般企业总投资的30%〜50%,共至更多,因此它对企业的运营结果有重大的影响。制造系统在上个世纪已经历了机群式、刚性式和柔性式三个发展阶段。随着市场需求和技术支撑环境的变化,制造业界提出了一种新的制造模式一可重构制造模式(RMP),其对应的制造系统称为可重构制造系统(RMS),以快速响应经济全球化带來的复杂变化的市场需求。国内对可重构制造系统的研究热点在技术方面,经济方面的很少。木文分析制造业当前市场

2、需求特点,指出其他一些制造模式存在的缺点。从产业组织角度探讨制造企业重构模式,对企业间和企业内重构模式特点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制造企业实施可重构模式提出了建议。一、市场对制造业产品的新需求1.市场对制造业产品需求呈现的特点不同时期各类制造系统特点见表1,可以看到制造系统的发展是跟社会需求紧密相关的,口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市场的需求成为制造企业发展的动力与指针。为了解制造业的可重构模式,先考察一下当今市场对制造业产品需求的特点。表1制造系统的发展特征特征制造模式类型机械化机器自动流水线柔性制造模式可重构制造基本制造特性产品生产特性多品种单件小批量单一品种大批多品种

3、小批最多品种变批最制造柔性很强无或极弱屮等按客户的需求过程可变性大小或极小中等大投资规模较小大或较大中等或较大较大投资/回报率低/较高较高/较高最高/低中等或低/高系统特性系统枣构能力低不具有不具有软硬件均可重构机床结构固定式通用固定式专用固定式通用可重构机床技术升级可能性较小较小较小,可革新软件可随时革新硬、软件模块需求特征产品需求特点多品种,小批最,可接受价格标准化产品,大最需求,廉价产品需求多样化,小批量,价格适中产品客户化订制,变批量,价格适中在制造业发展的初期,制造企业驱动市场而市场牵动顾客与用户。在这一时期,消费者只能被动地接受制造商提供的产品。随着科学技

4、术的迅速发展,市场的供求关系己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二十一世纪的制造业面对的市场和社会经济环境已发生了根本变化。①市场需求快速多变并且难以预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根据自己生产、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对制造产品的品种与规格、花色与式样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而且这种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很难在长时期内保持稳定。例如:美国一些企业为了提高制造系统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平均每年耍改变一次单元内的机床布局;我国某液圧件厂,每年要调幣8次生产线以适应新产品的高效生产等。因此市场的需求带有明显的时变特征与强烈的不确定性。那些能以H己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与服务对顾客需

5、求作出快速与准确反应的企业将能在市场竞争屮站稳脚跟。相反,如果一个制造企业不能对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作出及时的响应,它必将坐失良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屮失利。②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响应及时准确。用户驱动的市场(CustomerDrivenMarket)迫使制造企业要对激烈变化的市场需求做出及时准确的响应。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制造商获取对市场快速响应的能力成为可能,网络技术也为川户提供了表达个性化需求的途经。制造商通过使用现代的通讯技术可以及时掌握各地的用户需求信息。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为实现制造资源的信息共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仿真技术的发展可以将产品设计一次完成,节约了设

6、计成木与设计时间。控制技术与加工T艺的进步使得制造系统的加工产品的质量与精度大大提高。技术的进步为制造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供了基础,也为用户的需求的表达提供了方便,用户驱动的市场使企业血临新的机遇与挑战。2•现有制造模式存在的缺陷为了适应现代制造业的竞争环境,即为了满足现代制造企业的竞争目标和竞争要索的要求,人们提出了许多新的先进制造模式,如并行工程(ConcurrentEngineering)x虚拟制造(VirtualManufacturing)a敏捷制造(AgileManufacturing)a智能制造(IntelligenceManufacturing)等,目

7、前的广泛应用制造模式有自动化流水线和柔性制造模式,这些制造模式的主要目标是使企业在现代制造业竞争环境屮赢得竞争。虽然这些先进的制造模式可以在一定稈度和一定范围内满足人们对制造系统柔性的要求,但是它们白疗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缺点。最大的缺陷就是这些制造模式缺乏统一的全局性制造系统的观念,仅仅限于研究制造系统的某些方面,当前还没有与这些制造模式相对应的投产的制造系统。自动化流水线适于大批量单一产品的生产,几乎没有柔性,不适合于在需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应用。柔性制造试图通过改变生产现场的系统布局使制造系统具有生产不同类型的零部件和不同种类产品的能力,虽然能缩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