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慧學習與技職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研究.doc

多元智慧學習與技職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研究.doc

ID:49591722

大小:178.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3-03

多元智慧學習與技職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研究.doc_第1页
多元智慧學習與技職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研究.doc_第2页
多元智慧學習與技職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研究.doc_第3页
多元智慧學習與技職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研究.doc_第4页
多元智慧學習與技職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研究.doc_第5页
多元智慧學習與技職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研究.doc_第6页
多元智慧學習與技職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研究.doc_第7页
多元智慧學習與技職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研究.doc_第8页
多元智慧學習與技職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研究.doc_第9页
多元智慧學習與技職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研究.doc_第10页
资源描述:

《多元智慧學習與技職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元智慧學習與技職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研究壹、前言內教育改革正值方興未艾階段,諸多教育學家及家長均極力主張「留給孩子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而如何發覺孩子的獨立性與個別差異正是每一位教師與教育工作人士希望能解答的迷惑。不論是新的學習理論或改善教學環境與教材教法、乃至如新的師資培育制度的實行等無不期盼獲致真正的「適性」教育。許多教育學者亦指出如果教育只是試圖將每個不同的個體丢到同一模子,而後期望產生同樣的作品,那麼人類的智慧將枯竭而亡。本研究運用多元智慧學習理論與策略,主要目標從另一教學與學習觀點,期盼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學習潛能o因為教學所強調的不僅是教學過程、誘發學習者動機、結合過去學

2、習經驗,同時亦著重在學生是否真正理解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所遇到的問題相結合,並成功運用每個人建構並提出七項基本智慧能力,分別是語言、邏輯數學、空間、肢體運作、音樂、本身天生擁有的本能智慧來解決問題。哈佛大學心理學家HowardGardner(1983)人際、和內省。並結合Sternberg(1984,1985)分析、創造、和實際應用等共同建構出在這樣理念的主張下,教師角色亦應有所調整。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學習為主體,從被動吸收轉換成主動學習,藉由學習歷程獲得新事物的經驗,並透過同化和調適獲得新知的建構。故本研究期盼引進多元智慧理論,無非想為國內教育界特別是技職教育系統教師提供另一

3、激勵元素,並有利於教學活動、技巧、和方法。然理論與應用或許教育系統不同,學生來源不同等因素均產生諸多差異。但真正值得關切的是每位教師是否願意內省或接納異於傳統教學觀念,讓我們的教育種籽成長茁壯,能適應未來多變的競爭挑戰。貳、研究目的近年來,政府新一波的教育改革中,特別因應九年一貫教育提倡課程統整與多元學習理念的教學應用,身受各界注目。不僅學生、學生家長急需了解原委學校及教師更負改革成敗關鍵。期盼透過多元智慧教學研究,教學理論更臻完善,教學設計更動態及多元。多元智慧學習方式所呈現是多種認知,個人潛能智慧的結合,教師角色從主導變換成誘發者與協助者角色,認真看待學生的不同特質,充分發

4、揮其長處,讓學生找到自己的舞台。本研究即對技職教育系統常用教學方法結合多元智慧學習提供重要實踐模式,具體研究目的概括以下四點:1.探討多元智慧學習理論要義,2.設計以技職教育特色為主的多元智慧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式,3.建構技職教育多元智慧學習教學網站。參、文獻探討一、教育改革與教育品質近年來,內刮起陣陣教育改革浪潮,其主流的呼聲包括了制度面與技術面等教改議題。制度面如大學法重新修訂、大學自主與教授治校、技專院校升格改制、聯考制度變革與多元入學制度、社區學院之規劃、與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等重要議題O技術面亦包括了學校本位課程、課程統整、建構式教學、彈性教學、

5、鄉土教學、及多元智慧學習等實務。但俗話說:「教育乃百年大計」,其實踐上非一蹴可及外,影響卻非常深遠。故所面臨的每項教育變革均需要透過審慎完整的教育規劃、執行、考核、與再修正等步驟來落實其理想。然任何一項的教育變革皆應不脫教育的本質與主體性,除兼顧理想性外也應考慮實務可行性。綜觀國內諸多教育改革失敗之原因均與此諸多牽連也就是改革之目的只是為改革而改革,忽略了改革真正的意含。例如在民國八十六年由教育部所主導的國小數學建構式教學中即為一明顯的例證。吾人從此事件中可歸納幾點嚴重問題;(I)教學方法過於強調一元化,教師缺乏教學主體性(2)教學研究制度未落實,缺少可靠數據即貿然實施,(3)

6、教育評鑑與回饋預警制度未能貫徹,導致問題延宕與造成學童數學成績普遍低落,(4)教科書編審委員未能利益迴避,及(5)缺少民間長期監督機制與機構之設立。諸多的問題與因應之道必須予以正視避免重蹈覆但檢視現今教育環大環境諸多環節必須有系統的配套同步改善,而不只是提出一些概念或口號,且教育問題並不可能找到一帖有效的萬靈丹或特效藥。不但需要有正確的教育政策與教育目標外,各級學校亦須有完善的課程規劃與設計,合格且有意願隨時吸收新知的教師,合宜的教學方法與評量,循序且連貫性的教材,並尊重學生學習差異等因素,方可維繫良好的教學與學習品質。綜歸上述;無論是教育制度的訂定與課程規劃皆必須透過系統化的

7、完整建構,加以落實並隨時檢視缺失,配合現今環境與社會的變遷,適度調整教學方法與教材內容,方可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學習環境與機會,得以讓學生能發揮其潛能,進而開拓個人未來再學習與生活應用的知識能力。如今科技與資訊知識的快速進步,國際化的腳步越發明顯,人才競爭的壓力不可言諭。教育是國家未來競爭力不可獲缺的重要因素,教育界更應思索我們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這些人才應該具備何種能力?我們需要提供何種的課程與教學環境來滿足社會及學生的期待?如何運用不同的適性教材與教學方法來教育我們的下一代?這些關鍵的問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