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确中心论点.ppt

二、明确中心论点.ppt

ID:49611561

大小:5.33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2-28

二、明确中心论点.ppt_第1页
二、明确中心论点.ppt_第2页
二、明确中心论点.ppt_第3页
二、明确中心论点.ppt_第4页
二、明确中心论点.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明确中心论点.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短论之明确中心论点2019年5月24日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解读各类型作文题目,准确审题立意。2.能用判断句写出中心论点。重点与难点:1.正确解读材料的意思,确立中心论点。2.选择正确的句式拟写中心论点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1.东晋名臣陶侃在任荆州刺史之时,要求造船的匠人将锯木屑收集起来。大家并不知道刺史大人收集锯木屑有何用处。当年下大雪,陶侃就用木屑来铺路,便利通行。运往京城的官用竹子往往不要竹头,陶侃就让监督伐竹的官员把竹头留下,因为竹头坚硬,制造兵船时正好可以削制成好竹钉。堆积如山的竹头,在后来桓温讨伐

2、蜀国时都派上了用场。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活动一、完成对材料的解读,确定立意,写出中心论点。关键词句:将锯木屑收集,用木屑来铺路,便利通行。把竹头留下,削制成好竹钉。【参考立意】①变废为宝②未雨绸缪;③以知致用;④任何事物都有无穷的价值。事物都有无穷的价值。活动二、讨论事件型作文审题的方法事件型作文审题把握所记叙的人、事所表现出的主旨事件型作文审题立意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

3、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活动三

4、、事件型作文审题巩固练习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一)完成对材料的解读,确定立意,写出中心论点。1.只看了表面的现象或是表面的得失,没有注意到事件的根本原因

5、和背后的事件,透过事件表面看到背后的事实。2.在统计结果时往往以偏概全,造成了错误。从以偏概全这个点进入。3.战机机身留下弹孔是出击过程,而没有弹孔的则是坠落未回的战机,重视结果论,还是过程论。4.从力排众议入手,坚持自己所认为正确的,并且在实践中检验它,不要随波逐流跟随他人脚步。5.兼听则明的道理,客观全面地分析数据,抛弃对于个例或者不全面事件的迷信,从整体分析整体出发。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一片曾经丰饶的土地逐渐变得贫瘠,许多动物陆续离开了这里。小鸟对蚯蚓说:“我也要走了,你不走吗?”蚯蚓说:“

6、我还是想留在这里。”小鸟拍拍翅膀,依依不舍地飞走了。蚯蚓看了看小鸟的背影,继续埋头松土。甲虫从远方赶来,和蚯蚓一起忙碌起来。几年之后,小鸟回来了,带着一群伙伴,它们嘴里衔着各种各样的种子。小鸟惊讶地发现,这片土地已经变得松软,还长出了小草。蚯蚓说:“你离开的这段时间,甲虫和我一起翻土堆肥,这里渐渐变好了。”小鸟和伙伴们把种子播撒在大地上。大地上开满了鲜花,蝴蝶和蜜蜂也来了。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活动四、寓意型作文审题完成对材

7、料的解读,确定立意,写出中心论点。(参考立意:品质、精神+土地寓意,拟写正确的观点1.共同努力,共创美好家园2.富饶家乡的建设,需要各方的协作3.守护者、志愿者、建设者凝聚力量,共创祖国大业。寓意型作文审题方法小结把握其寓意,紧紧围绕寓意来立意,如果材料中有议论性的语句,要特别注意,它往往对寓意的理解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根据议论句立意。(1)理清材料主要内容。材料描述几个行人沿岸赶路,看见河的远处飘来一条“大船”,于是等待它的到来,虽然发现“船”变小依然在等,最后等来的却是一堆树干;结果有人失望,觉得白等了,有

8、人却认为可以把它们绑成木筏。材料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等”的过程与结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看见“大船”,于是等船;第二阶段,“船”靠近一些时,感觉是小船;第三阶段,发现“船”原来是一堆树干。第二层,面对“等”的结果,有两种态度。有人是失望,觉得白等了;而有人则认为应该动手做成木筏,顺流而下。(2)弄清比喻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