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地理教学对策+》.ppt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地理教学对策+》.ppt

ID:49648209

大小:7.47 MB

页数:93页

时间:2020-02-26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地理教学对策+》.ppt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地理教学对策+》.ppt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地理教学对策+》.ppt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地理教学对策+》.ppt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地理教学对策+》.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地理教学对策+》.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地理教学对策福建省特级教师李钢2012年11月10日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从要求的知识内容看,课标规定的知识点有所减少,且更加强调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能力要求看,课标的规定更加明确,且对动手实践有明确要求。即更重视过程与方法。从对地理学科素养要求上看,课标更加明确了对区域性与系统性、综合性有机整合的要求。从规范的对象看,教学大纲规范教师的教,课标规范学生的学。标准活动建议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

2、影响。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利用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如透明塑料袋、塑料薄膜、玻璃瓶等)和温度计,做一次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用计算机设计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水循环或洋流运动的动画。教学内容要点知识要求(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大气的组成2.大气的垂直分层(二)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1.大气的热状况2.大气的运动(三)天气、气候与人类1.常见天气系统的特性及活动特点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3.大气环境保护了解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了解大

3、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了解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理解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了解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智能训练与思想教育要求1.读图分析: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特点。2.分析类比:比较各气压带、风带的特性。3.综合分析:举例说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当地气候的影响。4.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意义。大纲与课标比较大纲结合

4、西北等区域的实例,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了解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课标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荒漠化发生的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大纲课标大纲背景下通常是教教材、考教材,课标背景下通常是用教材教,考课标的能力要求。《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备考对策比较大纲背景下的教学强调对教材内容的熟悉程度;课标背景下的教学强调对地理知识结构的建构、地理信息的捕捉、基本原理的应用、地理思维的建构和地理表达能力的提升。什么是“教教材”?所谓“教教材”,就是依据教学大纲,忠实传授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其特点是对教材内

5、容做细致地梳理,到位地传授,尽可能做到“滴水不漏”,教材的观点就是“真理”、“权威”。虽然教师在教学中也讲究启发、讨论,也讲究师生活动,但当学生的观点与教材的观点不一致时,只能以教材的观点为标准观点,甚至对某个问题的表述都要以教材的文字表述为依据,即所谓“以本为本”,其实质上压抑了师生的创新精神。什么是“用教材教”?所谓“用教材教”,就是依据课标,借助教材的学习素材,忠实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发展目标的教学行为。教材内容只是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一种载体,并不是要求学生将教材内容全部掌握

6、,教材也不能成为高考命题的依据。高考只能依据课程标准而不是某个版本的教材来命题。课标背景下高考的能力目标考核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象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过程与结果的能力考试说明的要求大纲高考试卷与课标高考试卷比较四川卷全国卷(大纲卷)福建卷必修3与区域地理的区别区域地理重点是掌握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中具体某个区域的地理事象、地理规律及其成因。必修3重点是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其本质是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区域分析方法,以及区域评价与发展方向的研究。它不要求详细记忆某区域的具体地理事物

7、。当前新课程高考的基本理念是考查考生解决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区域地理的具体事实。区域地理高考试题举例37.(2007年全国卷Ⅱ)图8为某国简图。读图8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1)该国南部海域属于①洋。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②。(2)从地理位置看,该国属于③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④。(3)该国人口稠密,在地形、气候条件下,大部分地区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为⑤。(4)说明该国气候、地形对发展该类型农业的不利影响。1m等高线河流国界线22°26°90°24°92°5m1m图84.该月平均气温,图中②地高于

8、附近地区的原因是A.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09年四川高考。图2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4-6题。图25.有关图示地区气温特征的正确叙述是A.气温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