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七单元语文教案.doc

三上第七单元语文教案.doc

ID:49653296

大小:202.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3-03

三上第七单元语文教案.doc_第1页
三上第七单元语文教案.doc_第2页
三上第七单元语文教案.doc_第3页
三上第七单元语文教案.doc_第4页
三上第七单元语文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上第七单元语文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科语文承教者授课时间年月日年级三年级课题25、矛和盾的集合课时2--1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

2、─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学情分析这篇课文叙事简明,学生读起来不会感觉有什么困难,但要达到正确,并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最后一自然段,对有的学生来说会感觉有困难。教学目标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左右结构的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教学难点能围绕课题提出心中的疑问。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与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课前积累:思想方法的词语一、启

3、发谈话,揭示课题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轻读课文②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③把课文再默读一遍勇往直前见义勇为博采众议从长计议从长商议大发议论集思广议街谈巷议论议风生窃窃私议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齐读:矛和盾的集合。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再默读课文5′13′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1学生再默读课文②同座交流交流。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

4、学习目标。四、指导写字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2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五、巩固练习1、我会选√坦(tǎntǎng)克手持(chící)士兵(bīngbīn)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持般攻炮坦战神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提炼重点问题ɑ.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ɑ.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b.

5、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学生写字“绕题质疑”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扫除读音障碍。10′2′10′板书设计25矛和盾的集合原因: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经过: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结果怎样?课后反思学科语文承教者授课时间年月日年级三年级课题25、矛和盾的集合课时2-2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

6、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学情分析学生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可能会有困难。教学目标①会写余下的汉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理解“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

7、含义。③初步了解课文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与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课前积累:思想方法谚语一讨论交流,感悟课文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三个问题的认识。②组织学生全班交流。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至五自然段。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对三个问题的理解,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概括,要点如下。ɑ.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b.又是怎么结合的呢?c.结果怎样

8、?小组内交流ɑ学生讨论,交流感悟①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②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