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0视距测量.doc

实验10视距测量.doc

ID:49690979

大小:63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3-03

实验10视距测量.doc_第1页
实验10视距测量.doc_第2页
实验10视距测量.doc_第3页
实验10视距测量.doc_第4页
实验10视距测量.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10视距测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江苏省职业学校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20—20学年第学期)专业名称造价课程名称建筑工程测量授课教师缪健军学校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课题序号授课班级授课课时2授课形式实验授课章节名称课间实验:视距测量使用教具经纬仪、视距尺、教材、教案教学目的1.学会视距测量的测量方法。2.学会视距测量的记录、计算方法。教学重点视距测量的记录、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视距测量的记录、计算方法更新、补充、删节内容课外作业教学后记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间实验:视距测量一、目的和要求1.学会视距测量的测量方法。2.学会视距测量的记录、计算方法。二、计划和设备(1)实验时数安排为2学时。实验小

2、组由3~4人组成,1人操作仪器,1人记录,1人立尺。(2)每组的实验设备为DJ6经纬1台,水准尺1支,记录板1块。三、方法和步骤视距测量是用望远镜内视距丝装置(图4-12),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同时测定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操作方便,速度快,不受地面高低起伏限制等优点。虽然精度较低,但能满足测定碎部点位置的精度要求,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碎部测量中。视距测量所用的主要仪器工具是经纬仪和视距尺。一、视距测量原理1.视线水平时的距离与高差公式如图所示,欲测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及高差,可在点安置经纬仪,点立视距尺,设望远镜视线水平,瞄准点视距尺,此时视线与视距

3、尺垂直。若尺上M、N点成像在十字丝分划板上的两根视距丝、处,那末尺上MN的长度可由上、下视距丝读数之差求得。上、下丝读数之差称为视距间隔或尺间隔。图中为视距间隔(4-10)式中、──视距乘常数和视距加常数。现代常用的内对光望远镜的视距常数,设计时已使=100,接近于零,所以公式(4-10)可改写为(4-11)同时,由图4-13可以看出、的高差(4-12)式中──仪器高,是桩顶到仪器横轴中心的高度;──瞄准高,是十字丝中丝在尺上的读数。2.视线倾斜时的距离与高差公式在地面起伏较大的地区进行视距测量时,必须使视线倾斜才能读取视距间隔,如图4-14。由于视线不垂

4、直于视距尺,故不能直接应用上述公式。如果能将视距间隔MN换算为与视线垂直的视距间隔,这样就可按公式(4-11)计算倾斜距离′,再根据′和竖直角算出水平距离及高差。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求出MN与之间的关系。,的水平距离(4-13)由图中看出,,间的高差为式中为中丝读数处与横轴之间的高差。可按下式计算 (4-14)所以 (4-15)根据式(4-13)计算出,间的水平距离后,高差也可按下式计算:(4-16)在实际工作中,应尽可能使瞄准高v等于仪器高,以简化高差的计算。二、视距测量的观测与计算施测时,如图4-14所示,安置仪器于点,量出仪器高,转动照准部瞄准

5、点视距尺,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的读数M、N、V,计算视距间隔=M-N。再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如为竖盘指标自动补偿装置的经纬仪则无此项操作),读取竖盘读数,并计算竖直角。然后按式(4-13)和式(4-16)用计算器计算出水平距离和高差。四、视距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视距测量的精度较低,在较好的条件下,测距精度约为1/200~1/300。1.视距测量的误差读数误差:用视距丝在视距尺上读数的误差。与尺子最小分划的宽度、水平距离的远近和望远镜放大倍率等因素有关,因此读数误差的大小,视使用的仪器、作业条件而定。垂直折光影响:视距尺不同部分的光线是通过不同密度的空

6、气层到达望远镜的,越接近地面的光线受折光影响越显著。经验证明,当视线接近地面在视距尺上读数时,垂直折光引起的误差较大,并且这种误差与距离的平方成比例地增加。视距尺倾斜所引起的误差:视距尺倾斜误差的影响与竖直角有关,竖角越大,尺身倾斜对视距精度的影响越大。此外,视距乘常数的误差,视距尺分划的误差,竖直角观测的误差以及风力使尺子抖动引起的误差等,都将影响视距测量的精度。2.注意事项(1)为减少垂直折光的影响,观测时应尽可能使视线离地面1m以上;(2)作业时,要将视距尺竖直,并尽量采用带有水准器的视距尺;(3)要严格测定视距常数,K值应在100±0.1之内,否则

7、应加以改正;(4)视距尺一般应是厘米刻划的整体尺。如果使用塔尺,应注意检查各节尺的接头是否准确;要在成像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观测。江苏省职业学校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20—20学年第学期)专业名称造价课程名称建筑工程测量授课教师学校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课题序号授课班级授课课时2授课形式实验授课章节名称课间实验:平面点位测设使用教具经纬仪、钢尺、教材、教案教学目的1.掌握放样数据计算方法。2.学会经纬仪+钢尺测设平面点位方法。教学重点平面点位测设方法教学难点放样数据计算更新、补充、删节内容课外作业教学后记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间实验:DJ6经纬仪+钢尺平面点位放

8、样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放样数据计算方法。2.学会经纬仪+钢尺测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