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对称性1.doc

圆的对称性1.doc

ID:49759739

大小:4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4

圆的对称性1.doc_第1页
圆的对称性1.doc_第2页
圆的对称性1.doc_第3页
圆的对称性1.doc_第4页
圆的对称性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圆的对称性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圆2.圆的对称性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八年级已经学习过轴对称图形以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以及本节定理的证明要用到三角形全等的知识等。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逐步适应应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探究图形的性质。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都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和四人小组互相合作交流,使学生形成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基础,具备一定探求新知的能力。二、教学任务分析圆是一种特殊图形,它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该节内容分为2课时。本节课是第1课时,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能用折叠的方法得到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

2、任一条过圆心的直线。具体地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理解圆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2.利用圆的轴对称性研究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圆的对称性及相关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相互合作交流的精神。2.通过学习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使学生领会数学的严谨性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参与的主动精神。教学重点:利用圆的轴对称性研究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教学难点:和圆有关的相关概念的辨析理解。6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课前准备(

3、制作实验器材、完成预习提纲)、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创新探究、课后作业。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活动内容:(提前一天布置)1.每人制作两张圆纸片(最好用16K打印纸)2.预习课本P88~P92内容活动目的:通过第1个活动,希望学生能利用身边的工具去画图,并制作图纸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第2个活动中,主要指导学生开展自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实际教学效果:1.学生在制作图纸片时,有时可能没有将圆心标出来,老师要对其进行启发引导,找出圆心。2.预习提纲,要简明扼要,学生基本上能通过阅读教材就能较好完成。第二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活动内容:

4、教师提出问题: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什么?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研究了轴对称图形?学生回忆并回答。活动目的: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一方面使学生能较快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揭开了探究该节课内容的序幕。实际教学效果:1.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内容。部分学生可能遗忘了定义,因此教师要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轴对称图形来引导同学正确叙述其定义,比如通过矩形。教师作出演示,学生会更容易表达。2.通过几何图形去记忆或理解几何概念性质定理,是学生学好几何知识的有效途径。6第三环节讲授新课活动内容:(一)想一想圆是轴对称图

5、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你能找到多少条对称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上述问题的?(二)认识弧、弦、直径这些与圆有关的概念。(三)探索垂径定理。做一做1.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一个⊙O,沿圆周将圆剪下,把这个圆对折使圆的两半部分重合.2.得到一条折痕CD.3.在⊙O上任取一点A,过点A作CD折痕的垂线,得到新的折痕,其中,点M是两条折痕的交点,即垂足.4.将纸打开,新的折痕与圆交于另一点B,如右图问题:(1)观察右图,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其对称轴是什么?(2)你能发现图中有那些等量关系?说一说你的理由。总结得出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

6、分弦所对的弧。(四)讲解例题及完成随堂练习。[例1]如右图所示,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即图中CD,点O是CD的圆心),其中CD=600m,E为CD上一点,且OE⊥CD,垂足为F,EF=90m.求这段弯路的半径.练习:完成课本P92随堂练习:1(五)探索垂径定理逆定理并完成随堂练习。6想一想:如下图示,AB是⊙O的弦(不是直径),作一条平分AB的直径CD,交AB于点M.同学们利用圆纸片动手做一做,然后回答:(1)上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其对称轴是什么?(2)你能发现图中有那些等量关系?说一说你的理由。总结得出垂径定理逆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

7、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练习:完成课本P92随堂练习:2活动目的:内容(一)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学生动手实验,采用折叠的方法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内容(二)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弄清和圆有关的这些概念,便于以后内容的学习研究;内容(三)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学生做一做,观察,猜想,验证等的过程得到新知,同时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再次体会研究图形的多种方法。内容(四)的主要目的让学生应用新知识构造直角三角形,并通过方程的方法去解决几何问题。内容(五)的主要目的与内容(三)相似。实际教学效果:E对于活动(一),学生在探索

8、圆是轴对称图形时,应该把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对于活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