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高中语文新教材新观念的几点体会.doc

我对高中语文新教材新观念的几点体会.doc

ID:49790058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2

我对高中语文新教材新观念的几点体会.doc_第1页
我对高中语文新教材新观念的几点体会.doc_第2页
我对高中语文新教材新观念的几点体会.doc_第3页
我对高中语文新教材新观念的几点体会.doc_第4页
我对高中语文新教材新观念的几点体会.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对高中语文新教材新观念的几点体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对高中语文新教材新观念的几点体会江门一中林小红从2000年秋季开始,我和同事们开始使用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简称语文新教材。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加深了对新教材的理解。现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整理出来,与大家共同研讨,以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收到更大的成效。首先,使用新教材要有新思想,要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教材编审庄文中先生在《高中新教材答客问》中指出:“新教材的最大改革是教育思想有所发展,对语文的性质和价值,对语文教育的目的,对语文教学有新观念。”那么,什么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新观念呢?我的理解和体会是:新观念之一:对语文人文性认

2、识的深化新大纲第一次确定了语文科的性质“语文,是交际工具、负载文化而自身又是文化。”就文化而言,“语文涉及的主要是人性、人情,是民族思想感情、民族精神、民族道德、民族审美观念。”在新大纲的指导下,新教材的编写着重注意到以下几点:一、注重选文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在选文上,注重选取了文化内涵比较丰富、深厚的文章或文学作品。如:钱钟书、朱光潜、周瘦鹃、汪曾祺等著名学者的文章入选教材。二、加大文学教育的份量。在整套教材的选文中,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占了60%以上。高一课本中六个古文单元24篇课文全都是名家名作。现当代作家的选文大多是审美品位很高的文艺随笔和散文,外国作品也是

3、近代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如: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冬天之美》,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美国思想家房龙的《〈宽容〉序言》等。三、增加了古代文学作品的比例。编者认为,作为21世纪的高中生,要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素养,就要让学生多接触一些古代文学作品。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现代化,决不能抛开我们的优良传统。能够流传到今天的古代文学作品,都是经历了历史长河大浪淘沙的精品,曾经鼓舞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借助它们对中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是一条快捷便当、回报丰厚的途径。为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作品的文化品味,重视道

4、德修养提高第5页审美情趣,我的体会是:一要丰富作品的内容。在教授一篇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尽可能弄懂它的方方面面,前后左右的关系,要把一本薄薄的语文教材讲厚。例如,在讲《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我介绍了在它之前发生的晋楚城濮之战和它之后发生的秦晋殽之战,扣住一个“战”字,着重说明了《左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使学生对文章有个总的了解,对纷繁芜杂的人和事能梳理出头绪。精采的历史故事,能引起同学们学习古文的兴趣,譬如讲《季氏将伐颛臾》,我就给学生讲了“三桓作乱”、“三分宫室”、“庆父不死,鲁难不已”等历史典故,使同学们增加了对作品文化背景的了解,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二要重视思

5、想修养。对古代文化作品的学习,不光要弄懂它的字词句篇、题旨文意,更重要是理解它的思想内涵、情感立意。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寻波探源。如孔子谴责季氏将伐颛臾的谈话,实际上体现了孔子的治国之道和政治理念。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谈治民之产“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教化百姓“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就是孟子主张行“仁政”、用“王道”治理天下、教化百姓的具体措施。几千年来,被历代统治阶级作为以德治国借鉴,至今还有其进步意义。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文质兼美的课文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思想修养,做到文道合一。三要注重文采的熏陶。孔子曰:“言之

6、无文,行而不远。”我们要想在学生心中播下文学美育的种子,就要借助文采的力量。文学语言的魅力,在于它的形象。当我们吟诵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这些清爽的文字时能不为兰亭雅集的文人盛会而赏心悦目吗?又当我们诵读着“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样精美的诗句时,精神上就进入了一种向往自由、回归自然超然脱俗的境界。我们利用这些课文对学生进行教育,既可以培养他们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又能培养文学鉴赏能力,还有助于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总而言之,能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我们在使用新教

7、材的时候,要注要向学生灌输人文精神,重视文化积淀和情操的陶冶。新观念之二:对语文工具性认识的纠偏第5页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只着眼于语文的工具性,只把语文当成工具,把考试拿高分当成培养学生的目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指导下,我们常常是按照“知识——训练——能力”的思路来开展教学活动,对每一篇课文,我们都可以拆解出若干个知识点,热衷于“点”的讲析,淡忘了整体的感悟,让学生整日泡在题海之中,以为学生的语文素质是靠题海战术训练出来的,完全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使他们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而我们教师也不自觉地充当了应试教育的驯服工具,将自己的精力、智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