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docx

《月光曲》教学设计.docx

ID:49837597

大小:13.37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04

《月光曲》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月光曲》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月光曲》教学设计作者:普海军一、教材分析《月光曲》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它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善良、易感的音乐家,经久不衰的音乐往往来自美好心灵所散发出的真情。本教学设计重在读和悟上,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领悟人物形象的人格魅力,品味《月光曲》的艺术魅力,感受生动文字画面的美丽。二、设计理念1.《月光曲》是一篇文质兼美,感情强烈的文章,因此在目标设置时,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去追求。2.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主动提问,带着问题进课堂,小组成员互相积极讨论与交流。3.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

2、、人格建构的范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情感,通过范例,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上同化或渗化。三、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贝多芬,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3.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乐的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法感受了解《月光曲》的来历及文章的内涵。2.用讨论、探究的方法感受盲姑娘热爱音乐、懂音乐的心,以及贝多芬那善于倾听、易感的心灵。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贝多芬善良美好、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难点:明白自然环境对贝多芬灵感迸发的作用。五、解决

3、办法  1.围绕重点段和重点词句,反复读、思、议,穿插教师的点拨。  2.倾听《月光曲》,感受曲子的情绪变化,想象其意境。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七、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引导学生谈感受,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领他们步入音乐艺术的天地。同学们,享誉世界的音乐名曲历来是一种时代的折射,是作者真情的呼唤,像阿炳一样,十九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也曾有过不寻常的经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善良、高贵而又倔强的灵魂,走进贝多芬,去认识他是怎样创作《月光曲》的。媒体显示贝多芬资料: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他出身于一个音乐世家,10岁

4、举行首次演奏会,12岁开始作曲。他的作品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30岁时,因病两耳失去听力,但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世界名曲《英雄交响曲》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完成的。板块一:熟读感知,唤起情感在多媒体《月光曲》的伴奏下,教师有感情范读课文,完后学生充满激情朗读两遍。教师作出如下要求:活动的任务是涵咏品味、激发想象、体悟情感,也就是也就是反复朗读,沉潜其中,得到真悟。要求学生在听读中标记重点字词,勾画感受最深的句子,记下阅读中的困惑,以备交流。多媒体显示:1.须记住的字词。传说幽静断断续续陌生水天相连恬静陶醉入场

5、券粼粼2.完成句子,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①贝多芬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②《月光曲》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曲子。3.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明确:本文主要讲了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表现了他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爱。板块二:自主质疑,品味探讨1.请学生展示一下自己刚才在初读课文中的困惑问题,先在小组内合作探究。教师巡视,随机点拨,并归纳出共性问题在全班交流解决。2.多媒体显示预设问题:①预设问题一: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点拨:让学生找根据,反复模拟试读“贝多芬走进茅屋……那该

6、有多好啊。”读出真情。②预设问题二:盲姑娘的家境如何,他有什么苦衷?点拨归纳:盲姑娘家境的贫寒,“微弱的烛光、住的是茅屋、一架旧钢琴、入场券太贵。”但她的精神是富有的,他热爱艺术,他的灵魂在高处。③预设问题三: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点拨归纳:文中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刻画了盲姑娘陶醉于音乐艺术中。她说:“弹得多纯熟呀!感情多深哪!”这说明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很有音乐素养。贝多芬为在这儿遇到了知音而激动,因此用“我再给您弹一首”来回答盲姑娘。④预设问题四:盲姑娘因为什么断定给他弹琴的人是贝多芬?引导归纳:①贝多芬正在小镇上演出;②弹得如此纯熟,对乐曲的感情体会得这么深刻

7、,只有曲子的创作者——贝多芬本人才能做到。板块三:自主训练,升华感情多媒体显示探究问题: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了第二首曲子即世界闻名的《月光曲》)呢?①师启发情感:“诗文不是无情物”,一首名曲的诞生何尝不是如此呢?古往今来,皎洁浪漫的月光最容易催生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清泉濯足,月下焚琴”总被人们斥之谓大煞风景之举。②学生活动:师生共读“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段落,感悟交流。③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谈《月光曲》的内容,体会情境,感知文中第9自然段的画面。点拨归纳:第一幅画面:月光照耀海波粼粼。第二幅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