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

ID:49856456

大小:47.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3-05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单元学情分析:教学策略: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一、教学目标1、认识九个生字,学写“窿、叼”两个生字。正确认读“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劝告、后悔”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2、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三、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2、老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寓言两则》,请

2、大家一起把课题念一念。2、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一个小故事中有一个大道理。二、理解题意,渗透学法1、今天这节课上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齐读课题。三、初读课文,检查朗读,书写难字1、提出初读要求要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⑴指名读,随机正音出示句子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①窟窿long轻声洞的意思②圈,多音字,组词③指名读生字,句子④齐读⑵书写难写的字窿叼⑶生各书写一遍3、检查二到五自然段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多指名读街坊劝他说:“赶

3、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四、理解题意,渗透学法1、老师在布置预习时,请小朋友们回家查一下字典,了解“亡”跟“牢”的意思,那现在哪位小朋友能来说说,这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2、了解字词的意思除了查字典这个方法外,还有更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文章中找到藏了这两个字意思的句子,谁找到了?3、那在课题中,“亡”的意思是丢失。那“牢”的意思就是宝盖头是表示房子,以前牛、羊住在一起,“牢”就是给牛羊住的地方。课文中是指“羊圈”。5、小结:亡羊补牢就是羊丢了,把羊圈修好五、精读课文1、亡羊就是丢失了羊,故事中,这位养羊人共丢了几次羊?都是怎么丢的?请小朋友们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从

4、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1)第一次: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①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出示:因为,所以养羊的人少了一只羊。(2)第二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依然是那个窟窿惹得祸。这时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呢?2、街坊也像你们一样的热心,当他在第一次丢羊的时候,就在劝他了,找出来读读。3、对着街坊(解释:邻居)的好言相劝,养羊人却是什么反应?(说出他的不在意,无所谓)4、第一次丢羊后,如果你就是养羊人,你还会想些什么呢?指导朗读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5、出示:羊已经丢了,就不用修羊圈了。比较有什么

5、不同?6、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心情大不一样,他非常地——后悔!此时,如果你就是养羊人,你是怎么做的呢?指导朗读7、思考:第二次丢羊的真正原因是什么?8、修好了羊圈后,以后,羊圈里的羊再也不丢了!那这时修好羊圈晚不晚?因此,古人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六、联系生活,体会寓意1、试想,当然劝过他的街坊正在好路过这儿,他会说些什么?2、丢了两次羊了,如果再不修羊圈的话,后果会?3、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的错误,只要(),就()。4、在生活学习中,你有没有碰到过“亡羊补牢”的事情?(老师可以先举个身边的例子:比如不按时完成作业)5、你能不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来用自己的话来讲一下这个故事

6、呢?6、总结:请小朋友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亡羊补牢第一次第二次丢丢不补赶快堵又少再没丢为时已晚为时不晚南辕北辙教材分析:《南辕北辙》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下册第七板块寓言故事的第一课。这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以对话为主,适于儿童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本剧。设计理念:寓言是为适应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人们规劝和自我教育的生动形

7、式。而“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设计本课教学时,我遵循以下两点原则:一、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将寓言故事背后的道理紧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努力达到“教学做合一”。二、“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让学生充分经历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合理想象,填补文本空白。课堂的学习是有限的,我们要教孩子们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无疑是对所学所悟的一个检验。教学目标:1、抓住形声字的特点认识“辕、辙”2个生字,会写“袁、辕、紧”3个生字。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南辕北辙”的意思。2、了解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