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案例与反思.doc

科学案例与反思.doc

ID:49951655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3

科学案例与反思.doc_第1页
科学案例与反思.doc_第2页
科学案例与反思.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科学案例与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哪杯水多》教学片断与反思竹林桥镇范冲小学钱海军科学课标中提出:“要孩子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这是一节三年级的科学课《哪杯水多》教学中的一个片段,我在引导学生猜测不同大小的三个杯子中装的水的多少后,学生猜测后产生了分歧,并急于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教学片断赏析:师:看来我们研究时,能不能凭人数多就能决定的?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确认?你们有什么办法来确认一下,到底是3号多,4号多,还是一样多?生:我有,我的办法是把1号瓶和2号瓶的水倒掉,再把3号和4号瓶的水分别倒入这两个瓶子中,看那个水位高就是那个水多。师:为什么倒入1号和2号瓶来测呢?生

2、:因为这两个瓶子的大小一样,这样才能比较出来。师:看来,标准必须统一。这是方案一,我们把它记录下来。(师板书:倒入相同的瓶中。)师:还有什么方法?生:拿两个一样大小的杯子,然后将3号和4号中的水倒入,再放在天平上称一称。天平往那边斜那边的水就多。师:可以吗?生:可以,不过我有个建议,应该取两个大一些的杯子,像我们吃肯德鸡时喝可乐的大杯,这样才能测出来。师:这是方案二(师板书:天平称),还有什么好办法?生:我还有。把这两瓶水分别倒入这个水槽中,然后画线,看谁的线高,谁的水就多?师:能给自己的方案取个名字吗?生:就叫画线法吧。(师板书:画线法)生:我还有一种方法,把这两瓶水请两个同学喝

3、下去,看谁的肚子大。(生齐笑)生:我有意见。这瓶中的水,我们不知道是否是干净的,万一是脏水喝下去会闹肚子的。师:是啊,不过老师这里还有几瓶和3号和4号一样多的雪碧和果汁,我们这组的同学可以等一下,试试看。师:这是方案四。还有方法吗?生:拿几个一次性的杯子,分别倒入3号和4号瓶中的水,谁的杯数多,谁的水就多。师:这是方案五。(板书:倒入相同的杯子,比杯数。)(接下来学生选用一到两种方法进行小组研究)【教后反思】《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的的科学教学中,除了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科学方法与技能的训练,科学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情感与

4、价值观的养成。这类目标学生不可能通过简单地记忆、模仿性的操练而达到,而必须是通过亲历某些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的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好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才能达到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目的。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它不是教学内容的根本依据,教师要放开自己的思想,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并注重教学开展过程中“生成性主题”的价值。设计本课时,我深入把握、比较、分析教材丰富的科学内涵后,根据学生上课的实际情况

5、;在课堂中,我为学生准备了四个瓶子作为探究的材料,这样使材料的出示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使整个设计体现了一定的梯度性。2、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注意自己的角色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把我自己也融入学生的学习中,在教学中去组织,在参与中去指导。3、尊重学生,任何教学都应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一定要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思维过程,研究学生可能产生的思维结果,研究学生可能设计的实验方法,研究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