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之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ppt

高考化学复习之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ppt

ID:50050924

大小:902.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3-02

高考化学复习之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ppt_第1页
高考化学复习之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ppt_第2页
高考化学复习之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ppt_第3页
高考化学复习之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ppt_第4页
高考化学复习之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复习之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近年高考命题常在选择题中从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鉴别与分离等角度来考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在非选择题中以金属为载体,通过推断题、实验题和化工流程题,来考查考生运用金属元素的有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预计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将成为高考命题的新亮点,重点掌握主族金属元素钠、镁、铝,副族金属元素铁和铜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相互转化,与实验相结合,与实验探究相结合。(铁一定会考)。1.牢记直线型转化关系和三角形转化

2、关系2.几种金属化合物的特殊性质(1)Na2O2的强氧化性(2)Al2O3、Al(OH)3的两性(3)亚铁盐(重点掌握)①.如何保存亚铁盐溶液?②.如何在实验室中制备氢氧化亚铁?③.Fe2+转化为Fe3+的途径(Cl2、H2O2、KMnO4、O2)探究一: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相互转化特别注意Fe2+被O2氧化的两种情况a.酸性较强(抑制Fe3+水解,溶液PH增大)4Fe3++4H++O2=4Fe2++2H2Ob.酸性较弱(促进Fe3+水解,溶液PH减小)4Fe2++10H2O+O2=4Fe(

3、OH)3↓+8H+(4)Fe3+①铁锈的形成(用有关化学用语表示)②铁在电化学处理废水中的应用(原电池原理和电解池原理)③与Fe3+有关的平衡关系(水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络合平衡、沉淀溶解平衡)④高铁酸盐的制备及应用例1:解题分析:读题,知题意,明要求:关键词“一步实现”解答选择题,推荐先用排除法;A、AI(OH)3→Al不能一步实现,错;C、FeCl3溶液→无水FeCl3,必须在HCl气氛中进行,错;D、NaCl溶液与CO2不反应,无法制备NaHCO3,错;剩下只有B是正确的:CaCO3比CaSO

4、4更难溶,故CaSO4→CaCO3,沉淀转化;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碳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探究二:常见金属阳离子的检验和鉴别1、熟记下列阳离子的检验:H+、Cu2+、Fe2+、Fe3+、Al3+、NH4+利用焰色反应检验K+、Na+检验Fe2+和Fe3+时的注意事项:a、检验Fe2+时不能先加氯水后加KSCN溶液,也不能将加KSCN后的混合溶液加入足量的新制氯水中(新制氯水可能氧化SCN-)。b、Fe3+、Fe2+、Cl-同时存在时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2+(Cl-能还原酸性KMnO

5、4,有干扰)最好用铁氰化钾溶液检验。例2、解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础,要求考生根据发生的化学反应预测实验现象,综合性较强.A、乙烯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为CO2,MnO4-被还原为Mn2+,故溶液紫色褪去,溶液不会分层,错;B、点燃的镁条与CO2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单质,正确;C、硫代硫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SO2和硫单质,正确;D、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全部转化为Fe2+,正确。该类题在背景材料上体现新内容,本质上还是落实在双基上,即常说的“起点高、落点低”。具体以考察读图、析图以

6、及对有关信息的提取和处理能力,常通过书写反应式、叙述实验操作和步骤、分析操作目的、数据分析和处理结果等形式表现出来。试题特点探究三:有关工艺流程问题一.解题方法1.整体粗读2.局部细读:原料到产品:须除去什么元素,引进什么元素?步骤与目的:加入试剂什么目的?感觉与结果:有的步骤读不懂就看这一步结果信息与迁移:所给信息一定有用,一定用3.大胆回答:考虑产物、环保、产量、成本等。统览整体,截段分析突破一、化工流程题的特点规律:主线主产品、分支副产品、回头为循环。核心考点:物质的分离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生

7、产条件的控制。1.流程的呈现主要有以物质转化为主线,以操作过程为主线,甚至有时候会以设备为主线。二、考点突破2.这类题常围绕以下几个知识点进行设问:(1)反应速率与平衡理论的运用反应物颗粒大小:反应速率、原料的利用率等温度:反应速率、物质的稳定性、物质的结晶等(2)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3)利用控制pH分离除杂;(4)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5)实验基本操作:除杂、分离、检验、洗涤、干燥等;(6)流程中的物质转化和循环,资源的回收和利用;(7)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评价。突破二

8、、原料处理的方法和作用1.粉碎、研磨:减小固体的颗粒度,增大固体与液体或气体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2.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3.酸浸: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与酸接触反应或溶解,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4.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含量的多少(更多转化)。5.灼烧:除去可燃性杂质或使原料初步转化,如从海带中提取碘时的灼烧就是为了除去可燃性杂质,将有机碘转化为碘盐。6.灼烧、焙烧、煅烧:改变结构和组成,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