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doc

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doc

ID:50051861

大小:6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4

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doc_第1页
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doc_第2页
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doc_第3页
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doc_第4页
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赵冰(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二科河南新乡453000)【摘要】目的探析临床采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木研究选取我院2008年8月到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爆裂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为A组,34例患者采用跨伤椎双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为B组,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行X线检查,对伤椎锥体前缘高度值以及Cobb,s角进行测量,术后患者随访1〜2年。结果三椎均成功完成手术,放置横连杆,螺钉位置以及稳定性能十分良好,未出现1例患者切口感染和

2、脊髓神经症状加重。伤椎前缘高度以及Cobb,s恢复情况较满意。术后随访1年,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对爆裂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的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促进患者早期恢复>1维持良好的伤椎高度,对后凸畸形具有较好的矫正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爆裂型椎弓根螺钉伤椎【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7-0009-01胸腰椎脊柱位于牛理曲前凸和后凸的交汇处,没有肋骨支撑,运动度相对较大,承受的牛理

3、载荷也较大[1]。爆裂型胸腰椎骨折主要是由严重暴力所致,只要累及胸腰椎前柱和中柱,严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重建脊柱正常的牛理解剖结构,有效的接触对神经的压迫,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预防晚期胸腰段畸形以及继发的神经损伤[2]。传统后路跨伤椎固定术较易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伤椎复位丢失、后凸畸形等众多并发症,随着伤椎置入椎弓根螺钉加强固定节段的稳定性方法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逐渐应用,我院2008年8月到2011年12月期间采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治疗34例爆裂型胸腰椎骨折,并和传统术式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

4、木研究选取我院2008年8月到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爆裂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彖,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19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3.5±9.6岁。致伤主要原因:重物车祸伤29例、坠落伤32例、其他7例。患者在术前均行椎中心正侧位X线以及伤椎CT平扫以及二维重建检查。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2组,其中34例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为A组,34例患者采用跨伤椎双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为B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在知情下签署知情同意书

5、,自愿参与本次研究。1.2手术方法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位于俯卧位,利用体位以及手法行伤椎复位恢复伤椎前缘的正常高度。C臂X光机透视定位伤椎。伤椎为中心行后正中切口,将伤椎充分暴露以及其周围相邻的锥体棘突、关节突、椎板。C臂机透视定位植入椎弓根螺钉。A组行6钉三椎体固定,B组行4钉跨伤椎固定。伤椎的椎弓根钉植入时要避免固定于骨折处,进钉方向要稍微偏向尾侧。根据伤椎固定节段处牛理弧度合理调整棒的预弯弧度。在拧入伤椎螺钉后,将椎弓根作为支点,使用柠螺钉扳手向尾侧加压,使尾钉钉尖向头侧撬拨,直接复位骨折,部分患者行开窗后骨膜剥离器将突入椎管的骨片挤压于腹侧后行减压复位。在C臂

6、X线透视机确认螺钉置入无误H锥体高度恢复满意之后安装横连接和连接棒,放置引流管后缝合切口。术后患者卧床休息至少2月后在支具的保护下进行适度的床下活动。1.3统计学方法木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²检验。检验标准为α二0.05,P<α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手术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均在160min内完成,出血量为120〜148ml,术中以及术末均采用自血回输。切口在术后两周拆线,且无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随访1〜2年,两组

7、患者均为发现1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脱落现彖。2.2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分析A组术后1周对患者进行X线片复查,锥体前缘高度恢复程度高达85.6〜99.3%,平均恢复程度93.4%,末次随访平均达91.3%,和术前相比有明显的改善(P<0.05);伤椎后凸Cobb,s角术后恢复l.l°〜3.9°,平均2.52°,末次随访平均为2.93°;oA组和B组手术前后Cobb,s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即随访1年两组比较差异显箸(PV0.05),详见表表1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对比分析3讨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