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课件.ppt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课件.ppt

ID:50069881

大小:1.71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3-03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课件.ppt_第1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课件.ppt_第2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课件.ppt_第3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课件.ppt_第4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良渚二中:栗志时空背景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为战国燕昭王所建,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的大兴县,当时是战国时候燕国的国都。燕昭王在公元前213年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为了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燕昭王建黄金台,置金于黄金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后来乐毅带领大军攻打齐国,攻陷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使齐国几乎灭亡。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朗读要点: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前──不见─

2、─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古诗吟诵古诗吟诵的方法:吟诵是对诗文的理解。吟诵的声音里包含着三层涵义:第一,字面的意义。吟诵是严格依字行腔的,绝不倒字,声母、韵母、声调,清清楚楚,准确地表达出是哪个字。第二,声韵的意义。诗文的声韵,包括押韵、格律、入声字、开闭口音等等,都

3、在吟诵中表现出来,这些声韵的意义也通过吟诵而得以展现。第三,吟诵者个人对诗文的理解。每个人的吟诵调都是不一样的,一个人吟诵不同的诗,也是不一样的,吟诵两次,也会不一样,为什么?因为理解不一样了。反复吟诵的过程,就是一个自觉学习、主动思考、理解品味的过程。古诗吟诵登鹳雀楼535323211—1∣31655—3165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35.12653∣126765—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古诗吟诵模仿诵读再次诵读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

4、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歌赏析1.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3.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4.用几句话描述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提示:外貌、动作、语言等。作者简介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陈子昂少年任侠,十八岁开始专心读书,二十三岁得中进士,并得到武则天

5、的赏识,担任过左拾遗。三十五岁时曾随武攸宜出征契丹,担任参谋,而颇不如意。 陈子昂,才高气傲,终其一生上进心不退,好侠好勇之气不消,英雄难酬壮志,确实是古代不得志的文人的典型代表。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镇守东北的松藩总督李尽忠背叛朝廷,企图割据,契丹人便乘机举兵南侵,连陷幽、冀、营三州。通天元年,武则天选派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草包军事统帅武攸宜领兵北伐,陈子昂也随军北上,任参知军事。但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才一接敌,便大败亏输,先锋王孝杰全军覆灭。陈子昂屡献破敌策,武攸宜概不理睬。而敌人来势汹汹,不容坐视;陈子昂便请分军万人为前锋,以阻敌势。武攸宜这次不但

6、不采纳他的意见,还将他降职处分。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偶尔登上了幽州台,放眼河山,极目苍莽,便有了纵临千载、旷视四海的无穷感慨。陈子昂非常仰慕燕昭王这样的圣明君王,深恨自己生不逢时,不能趋归燕昭王这样的明君麾下建功立业!诗歌赏析1.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时时角度(前、后)。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

7、苦之情。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怆然:伤感的样子;涕,眼泪。3.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主题探讨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