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 工业和信息化高职高专十二五 规划教材立项项目 教学课件 作者 张建伟 王帅 09.ppt

西方经济学 工业和信息化高职高专十二五 规划教材立项项目 教学课件 作者 张建伟 王帅 09.ppt

ID:50069953

大小:3.09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3-08

西方经济学 工业和信息化高职高专十二五 规划教材立项项目 教学课件 作者 张建伟 王帅 09.ppt_第1页
西方经济学 工业和信息化高职高专十二五 规划教材立项项目 教学课件 作者 张建伟 王帅 09.ppt_第2页
西方经济学 工业和信息化高职高专十二五 规划教材立项项目 教学课件 作者 张建伟 王帅 09.ppt_第3页
西方经济学 工业和信息化高职高专十二五 规划教材立项项目 教学课件 作者 张建伟 王帅 09.ppt_第4页
西方经济学 工业和信息化高职高专十二五 规划教材立项项目 教学课件 作者 张建伟 王帅 09.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 工业和信息化高职高专十二五 规划教材立项项目 教学课件 作者 张建伟 王帅 09.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西方经济学9第9章国民收入核算学习目标1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理解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两种计算方法掌握两部门和三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理解四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能够熟练使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会解读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9.1.1国内生产总值--9.1.2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2--9.1.3GDP与GNP的区别--9.1.4名义GDP与实际GDP9.1.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1)GDP强调的是地

2、域概念(2)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3)GDP不仅包括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而且也包括无形的劳务的市场价值。(4)GDP是指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不包括中间产品。(5)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9.1.2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2.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3.个人收入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4.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9.1.3GDP与GNP的区别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

3、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GNP和GDP都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但它们所说的“一国”的含义不同。GNP与GDP的关系是:GNP等于GDP加上本国投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再减去外国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GDPVSGNP9.1.4名义GDP与实际GDP名义GDP指用当年市场价格统计当年的GDP。实际GDP指用基期的市场价格统计当年的GDP。如果以某年的价格P0作为基期价格,Pt为t年的价格Q为t年的最终产品的数量,则:t年的名义GDP=∑PtQt(9-5)t年的实际GDP=∑P0Qt(9-6)GDP的计算方法--

4、9.3.1收入法--9.3.2支出法39.3.1收入法收入法收入法是指从要素所有者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也就是从企业生产成本的角度衡量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了多少最终产品,又称成本法、生产要素法等。国民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用收入法核算GDP应当包括以下项目:1.工资、利息、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3.公司税前利润4.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5.资本折旧9.3.2支出法支出法支出法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算GDP。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

5、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1.消费支出2.投资支出3.政府购买4.净出口综上所述,用支出法核算GDP可以写成:GDP=C+I+G+(X−M)(9-10)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9.4.1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9.4.2三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4--9.4.3四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9.4.1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两部门经济是假设经济中只有居民户(家庭)和厂商(企业)两个部门的经济模型。在两部门经济中,从总需求的角度看,对国民收入的总需求可以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以:国民收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消费+投资(9-11)Y=C+I(9-12)两

6、部门经济9.4.1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两部门经济是假设经济中只有居民户(家庭)和厂商(企业)两个部门的经济模型。从总供给的角度看,国民收入的总供给,也就是各种生产要素供给,可以表现为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相应收入的总和,即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总和。这些收入最后又可分为消费和储蓄两部分。即: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的总和=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9-13)用S代表储蓄,上式可写为Y=C+S(9-14)【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式】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总需求就是所购买的总产量,总供给就是所生产出来的总产量,二者应该是相等的。所以

7、,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C+I=C+S这样就得出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式:I=S(9-15)9.4.2三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三部门经济是指厂商、居民户和政府三个经济主体组成的经济。从总需求的角度看,在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之外,又增加了政府的需求,政府的需求表现为政府购买,用G来表示,所以:国民收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9-16)即:Y=C+I+G9.4.2三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从总供给的角度看,在各种生产的供给之外又增加了政府的供给,政府的供给表现为扣除了转移支付后的税收,用T表示。则从供给的角度看,公式可表示为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