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8课 卓越的工程》PPT课件 (8).ppt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8课 卓越的工程》PPT课件 (8).ppt

ID:50100898

大小:5.08 MB

页数:38页

时间:2020-03-08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8课 卓越的工程》PPT课件 (8).ppt_第1页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8课 卓越的工程》PPT课件 (8).ppt_第2页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8课 卓越的工程》PPT课件 (8).ppt_第3页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8课 卓越的工程》PPT课件 (8).ppt_第4页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8课 卓越的工程》PPT课件 (8).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8课 卓越的工程》PPT课件 (8).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忆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思想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2、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3、地方上,推行郡县制1、统一货币2、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军事上:第5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上)第2课卓越的工程■都江堰■郑国渠■秦长城■灵渠卓越的工程造福千秋的都江堰都江堰是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李冰:战国时期任秦蜀郡守,主持修建都江堰。他是古代著名水利专家,被后世奉为“川祖”(或称“川主”)。

2、都江堰工程示意图说说:都江堰的结构。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宝瓶口都江堰工程示意图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说说:都江堰的运作原理。都江堰修建的意义1、防洪、灌溉、运输并举,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2、工程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环境。是一座生态型综合性水利枢纽。3、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00年,都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小讨论修建时间:修建者:特点:作用:战国后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灌溉、防洪、运输,使成都平原

3、成为“天府之国”。战国后期,秦国在咸阳附近修建郑国渠,灌溉关中平原的农田。山東泰山附近的戰國齊長城陝西韓城保存的戰國魏長城遺跡辽东临洮全长一万多华里A: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体现了我们祖先的创造力。B:万里长城是修建在无数老百姓的尸骨上的,还影响了交通,隔断了内地与匈奴的交往。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你评我说小讨论灵渠离水湘水灵渠离水湘水秦灭六国后不久,发动征服越族,统一五岭以南地区的战争。为保证粮食等物质的供应,开凿了灵渠,连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

4、江水珠江湘水离水灵渠忆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思想上:军事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2、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3、地方上,推行郡县制1、统一货币2、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焚书坑儒1、北拒匈奴修长城2、南统越族开灵渠巩固练习1、都江堰修建于--------时期,位于--------省--------流域。2、都江堰由“------------”、“-----------”、“----------”等部分组成。战国四川岷江分水

5、堤宝瓶口飞沙堰练习题一、都江堰的地理位置是在:A.长江B.嘉陵江C.岷江D.珠江二、秦长城的起止点是: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三、灵渠沟通了哪两大水系?A.长江和黄河B.长江和珠江C.珠江和闽江D.珠江和黄河公元前二二一,秦王嬴政大统一;定都咸阳称皇帝,建立中央集权制。中央丞相和太尉,御史大夫辅皇帝;地方推行郡县制,三十六郡始设置。统一货币度量衡,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搞专制,古代文化受损失。北拒匈奴修长城,南统越族开灵渠。西起临洮至辽

6、东,万里长城称奇迹。秦朝疆域广又大,东到东海西陇西,北从长城到南海,疆域四至勿忘记。同学们:下节课再会!李冰:战国时期任秦蜀郡守,主持修建都江堰。他是古代著名水利专家,被后世奉为“川祖”(或称“川主”)。辽东临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