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学校教育需要怎样的班主任.doc

孩子和学校教育需要怎样的班主任.doc

ID:50113631

大小:9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4

孩子和学校教育需要怎样的班主任.doc_第1页
孩子和学校教育需要怎样的班主任.doc_第2页
孩子和学校教育需要怎样的班主任.doc_第3页
孩子和学校教育需要怎样的班主任.doc_第4页
孩子和学校教育需要怎样的班主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孩子和学校教育需要怎样的班主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孩子和学校教育需要怎样的班主任?(朱小蔓)(2012-04-1814:37:22)转载▼标签:教师成长教育分类:集萃       (朱小蔓教授在“李镇西从教三十周年教育思想研讨会”上讲话)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很丰富,多年来他一直十分的勤奋努力,不断地趟出和拓宽自己的从教道路,在我国中小学界声名与影响也越来越大。我为他的成就高兴,也希望他成为现今中小学教师可以学习效仿的榜样。怎样的教师才算教育家?做出怎样的探索、经受怎样的磨砺,具有哪些不可缺少的品质方为教育家?是我自己一直在思考,在观察,并不断自我求问的?籍助这次较系统学习研究李镇西老师,我谈谈感想。李镇西的教师角色是多重的:学科

2、教师、班主任、学校校长。但我知道他一直喜欢做班主任,从1982年大学毕业做班主任,带出几届“未来班”,到2008年,又一次当起班主任。他把班主任工作当作实现自己教育理想、练就教育“基本功”,不敢、也不愿轻易放弃的阵地。我欣赏和钦佩他有耐心、不嫌弃、不逃避这份平凡、琐细,十分辛苦、磨人的工作。考察他30年教师工作历程,我深信不疑:正是坚持做班主任,使他了解孩子的需要和状况,并以此为起点,向深入理解教育的真谛、探寻教育的奥秘进发,创造了一个与时代、与共和国改革开放事业一道前进的中小学校班主任工作的丰富而典型的案例。他也正是从贴近教育的真实处敏锐发现现行教育的种种弊端及变革需求,正直批判不良

3、教育,坚守自己的教育立场,从而做到身在小课室,心忧大教育,成为一位被称为“教育家”的教师。班主任是一份怎样的工作,它为什么可以练就教育家的思想、灵魂和本领呢?班主任工作有条件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的观察,与学生交往互动频数大,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在认知学习之外的情绪、情感方面的了解以及给以关怀的时空条件更有主动权;班主任的职业角色多元,处理与学生成长相关的事务多,就像全科医生、综合医院面对疑难杂症多、病例多,如果有心,必然经历锻炼磨砺大;还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灵活、有张力,考验着人的才华机智;班主任对班级团体精神氛围及其是否体现教育的道德性质是个灵魂性人物,具有主导性作用,等等;但所有这

4、些可能性和有利条件并非所有班主任能够适时、充分利用,由此成为行家里手。李镇西成长的奥秘是什么?针对时下的学校教育状况,我仅从两个角度谈点认识:第一、了解孩子,陪伴孩子成长,这是不变的教育永恒之道。陪伴孩子成长,这是教育活动的永恒之道。但这样一个朴素的教育真理,常常被我们忘却、丢弃。李镇西老师则坚持与孩子在一起,他把学会与孩子打交道看作教师的天职。他表示自己要永远守住一颗朴素的教育心,这最让我心动,也以为这是他几十年教育生命蓬勃、一直活跃成长的重要源泉和奥秘。从教育的本源、从教育活动原初的形态来分析,教育是因人的需要产生的,是为学习者的“成人”、成为人格健全的人而创造、设立的。因此,孩子

5、、学生的需要,他们的“成人”、精神成长的需要应是教师工作的第一位优先事项。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师,需要什么样的班主任?孩子需要爱的呵护,才有安全、惬意感,这是他们作为自然生命成长的第一需要。孩子需要公平对待,需要被承认、被认可,无论来自教师的,还是同伴的;无论来自个人还是组织和群体的,才会有尊严、有舒展和自信,这是他们作为社会伦理人、法理人的需要。孩子需要自由创造的空间、合作学习的空间,才有善意的、愉快的竞争与进取;孩子需要知识和道德学习的引领,需要无限丰富的精神养料,才能成长成才成人,这是他们精神生命的需要。班主任岗位较有可能和条件满足上述条件,同时也极有可能破坏这些条件,从而对学生成

6、长构成障碍、威胁和危机。我个人觉得,今天的中国教育特别需要认识和维护孩子第一、学生第一的基本教育立场。可贵的是,李镇西全方位满足学生需要,不仅用心思努力去做了,而且三十年坚持在做,无论是具体的岗位、角色有什么变化。支撑他的热情和坚持力的是什么?我以为,首先是童心。李镇西老师认为“童心”是根本,“童心”意味着“理想”、“纯正”、“热情”、“好奇”、“良知”,镇西说,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就是直到最后一次站在课堂上,他依然怀着一颗纯洁的童心。我想,是啊,童心,也正是朴素的心,如璞玉,质朴而无华。有童心才可能与孩子的心灵相通,把住孩子的思想情感脉搏,走进孩子心灵,从而陪伴孩子成长。因此,我觉得

7、,保持童心,才可能守住朴素的教育心。斯霞、霍懋征、于漪、李吉林等令我们尊敬、向往的教育家之路无一不是如此。李镇西的教育热情、理想不仅源于他的童心、爱心,更可贵在于他有自觉的认识,他认为教育学属于人文学科,我对这一看法高度认同。他说,教育实践活动所涉及的对象,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社会,而是人的内心。由于对教育活动这一基本性质的认识,他才能在理性上清醒地持守教育的人文立场,在日趋功利的教育现实中没有迷失方向。 第二、在现实中创造可能,致力于培养走向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