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课题研究故事.doc

我的小课题研究故事.doc

ID:50119202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4

我的小课题研究故事.doc_第1页
我的小课题研究故事.doc_第2页
我的小课题研究故事.doc_第3页
我的小课题研究故事.doc_第4页
我的小课题研究故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的小课题研究故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的小课题研究故事城关二小余洁自参加工作以来,由于所处学校教师年龄偏大,年轻教师又少,学校与学校间距离超远,所以一直对于“课题”都很“恐惧”,甚至误认为研究课题是专家们的事情,与我们普通教师相距甚远。自从2011年9月调入城关二小,看到大家对课题研究的重视程度和熟练程度,所以尝试着从小课题研究学起。感觉在那段时间尤为强烈,是小课题让“课题”在我心中的面目变得亲切起来:它不大,不会让我感觉无处下手;它不需要统一的模式,可以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几乎没有“会”与“不会”的界限;它没有贵族之气,人人都可以去尝试……当学校布置大家斟酌课题的选题,那段时

2、间我总会格外地留心身边的教育现象,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我尝试做过一个关于学生课上举手问题的小课题研究,发现“举手”这个话题的灵感就是这样来的——听了一节课,班上的孩子可真是“训练有素”,他们举手的姿势整齐划一,都是肘关节落在桌面上,手臂垂直于桌面。当时我就想:还谈什么“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张扬孩子的个性”呢,这怎么行?孩子都快成“机器人”了。于是,我便和旁边的教科室呼主任交流起来。“规定学生这样举手真别扭,我觉得应该要求他们都把手举得尽可能高,这样课堂气氛才活跃呢……”当时我觉得自己的说法挺高明。呼主任听了我的话,稍稍思考了一下说

3、:“仅仅从形式出发规定孩子像现在课上这样举手和要求他们像你说的那样举手能有什么区别?如果是这样,我倒觉得应该让孩子们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举手,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民主,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若在平时事情也许就这样过去了,但是就因为正在思考小课题的选题,这件小事却引起了我的思考:仅仅从形式上要求学生这样举手或那样举手能有什么区别?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背景下,让孩子“用各自喜欢的方式举手”似乎也不可行,但是新课程的实施不仅在于形式上的改变,更重要的应该是深层次的、内在的观念的变革,这一点无疑是正确的。如果走入了形式主义的误区,也

4、许我们永远也无法把握新课程的理念、永远也得不到新课程的精髓。我隐约觉得举手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举手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很多深刻的东西!于是我便确立了“举手,其实并不那么简单”的研究课题,对此进行深度的关注。确定了选题,接下来便是“聚焦”于课题的深入研究,小课题让我的研究逐渐由“游击战”转向“阵地战”。它让我集中精力,无论是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还是在外出的学习观摩中,都会持续地关注这个话题,这种长时间的“聚焦”常常会催生一种“顿悟”。既可能是问题的顺利解决也可能产生新的困惑,对于研究而言它们都是有价值的。倘若不做小课题的研究,我对举手这个话

5、题也会有些关注,但仅仅就是一些“点状”的关注,很难形成一个“线型”的系统研究。研究过程中遇到新的困惑、新的障碍:一方面我常常借鉴移植一些方法来解决问题;另外对于有些问题,我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还尝试做些创新。譬如在进行“让‘故事’成为一种有效教育方式”的研究过程中,一方面我搜集了大量意蕴深远、内涵丰富的故事,同时也尝试着自己“创作”了一些学生浅显易懂、短小精炼的小故事,作为教育的素材,譬如:有段时间学生上课总是说话说个不停,教育一次要不了几天就忘了。怎么这么健忘?怎样才能够让他们记住呢?我琢磨了好久,后来我的意识还是“聚焦”到了“故事”上,因

6、为故事是孩子最感兴趣的,也是最容易记住的。于是一天我就对大家说,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则故事,孩子们可高兴了!这个故事就是我“精心杜撰”的:大家觉得我们的脸是不是有些奇怪?脸上有两个眼睛、两只耳朵,鼻子只有一个但也有两个鼻孔,唯独只有一张嘴。是不是不太合理?一张嘴又要吃饭又得说话,太忙了。其实上帝刚开始造人的时候,每个人是有两张嘴的,只有一个耳朵。本来,上帝想:听东西一个耳朵就够了,两张嘴一张留着说话,一张留着吃饭,多方便!可是后来上帝发现有些人就是不自觉,一有空就两张嘴都忙着说话,而且教育了还不听。于是上帝一气之下,就将人的一张嘴给封了,同时

7、又给人加了一只耳朵,意思就是教育人:别只顾着说,得学会听!这样人就只剩下一张嘴了,耳朵倒变成两只了,也就是咱们今天这样了。孩子们听得可真是投入,想想就乐,有的还有意摸摸自己的嘴,生怕再乱说话被上帝把仅有的一张嘴也给封了。最后我还布置他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听。第二天我问他们:“爸妈说什么了?”他们说:“爸妈说,老师是批评我们上课乱说话,教育我们上课不要乱说话,要学会听!”自此之后,孩子学会了听,也不乱说话了。小课题研究对我的教育理念也不断进行着“刷新”,“关注儿童”等以前在我看来只是口号的文字,现在已经浸润在我的血液里,融入到我的教学行

8、为中。这种研究的意识和状态,慢慢地竟然将我教学中急躁的毛病也给“磨”掉了不少。在教学中我更多了一份期待和耐心:以前孩子犯了错误我会严厉地训斥,直训得他哑口无言,可现在我却会先问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