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态度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doc

教师态度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doc

ID:50128470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5

教师态度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doc_第1页
教师态度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教师态度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学生的学校体验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学习,影响学生对学校、对人生及社会的情感体验,最终影响教育目标的达成。原国家教委的专家调查小组的调查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上学的愉快体验有随年级升高而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在城市学生中,小学四年级学生感到上学愉快或很愉快的比例达72%,到了初中三年级,仅有27%的学生感到上学愉快;乡村学生感到愉快的也只有32%。这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老师的冷漠、“厉害”是重要因素。一些老师给学生的感觉是“心里像装着一块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最稚嫩、最敏感、最需要保

2、护的是儿童的心灵。学生对老师在情感上是依附的。为了得到老师的赞许,他会努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老师的希望以期不断地获得赞许。但一些老师严酷、冷漠的态度和粗暴的行为使学生畏首畏尾,对老师的情感由依附变为疏远,由疏远变为反感,由反感变为畏惧,最终由对老师的畏惧泛化为对学校的畏惧,最终使一些学生走上厌学──逃学──辍学的道路。教学过程是师生心理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主要诱因。有人对此作过调查发现,最富激励作用的学习诱因是好的老师.(卢家楣1988)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和行为如果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和

3、愿望,并使之处于某种定势状态,师生心理也处于良性互动状态。而处于定势状态的学习热情、兴趣和愿望是构成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主要靠教师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一旦形成,就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造了条件。积极的学习动机能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指向明确,参与意识增强且能维持较长的时间。随着自我定向和自律能力的发展,积极进取的学业成就动机也就逐步形成并得到发展。而学业成就动机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活动本身的有效性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力等智力因素起着驱动和导向作用,对于正在进行的信息

4、加工起着组织和协调作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相反,如果教师的态度和行为让学生体验到的只是压抑、害怕和苦恼,学生对学习就会缺乏热情,消极被动,穷于应付,学生心里想的恐怕只是如何尽快摆脱这种让他讨厌的环境。教学过程还应该是教养与教育统一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仲斯(1980)提出了青少年自尊心理论──经验感需求论。该理论认为形成青少年经验感需求有三个方面:一是重要感经验的需求,指青少年在心理上渴望得到别人的接纳与支持,使他感到他在团体中与别人一样重要;二是成就感经验需求,指青少年在学业或工作上渴望自己有成就的表现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三是有力

5、感经验需求,指青少年在学业、工作和社交中证明自己有待人处世的能力。笔者认为,对青少年来说,学校是他们获得经验感的重要场所,教师是学校教育重为他们提供经验感需求的核心人物,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是他们获得经验感需求的主要活动。但是,在“应试教育”笼罩下的今日之学校,不少老师重智育、轻情感、重学科、轻学生。在“应试教育”的课堂上,学业欠佳的学生很难获得重要感、成就感和有力感。教养与教育难以协调统一,等学生进入社会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责任感。专家调查小组两点提示也说明了这一点。第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是否尊重、是否公平对学生在校的愉快体验的影响

6、比绝对学习负担量要大;第二,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是实现教育目标中学会做人的活的教学内容,学生从教师如何对待自己中学习着如何对待他人和社会。由此可见,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的发展来说实在是举足轻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