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doc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doc

ID:50212667

大小:1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06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doc_第1页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doc_第2页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doc_第3页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doc_第4页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案教学重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教学难点:价值的概念;价值观的概念;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 理解:  ①通过事例分析,价值观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②比较几种不同的价值观;  ③列举事例阐释不同价值观对个人、社会的不同导向作用;⑵能力方面:  ①通过不同价值观及其作用的比较,提高比较能力;  ②分析不同价值观的现象及其实质,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③学生学习时,要注意利用原有知识进行推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不同性质的反作用,

2、正确价值观有利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反之则是有害的,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⑶觉悟方面:  初步树立用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行为的思想;教学过程:8/8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认识。(学生发言) (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讨论下面的问题。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板书)  自从人类产生后,人们时时刻刻都和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发生着价值关系,如:人要维持生命,呼吸新鲜空气,人与空气发生了价值关系,人要生存,需要粮食、衣服、房子等,人与这些物质产品就发生了价值关系。人还要看书,听音乐等,人与这些精神产品就发生了价

3、值关系。价值渗透在人们全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始终,价值概念又是世界各国广泛用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科学等领域,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概念,那么,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呢? 1、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板书)  (1)价值(板书)  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它表示的是人与各种事物之间的需求和满足需求的关系。  ①价值是一种关系(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的特定关系)8/8  这种关系不能单纯归结为人的主观愿望,也不能单纯归结为事物的属性,而是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  ②价值具有客观性  人不仅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

4、作为价值关系的事物,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这里的精神现象也是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如书籍、雕塑)才能表现。因此,任何价值都有其产生的客观基础,都具有客观性。  ③价值具有多样性  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多种多样,它可从不同方面满足人的需要,价值可分为许多方面,如:物质价值、经济价值、医疗价值、精神价值、人生价值、文学价值等。哲学世界观领域的价值比具体领域的价值更抽象、更广泛。  ④价值具有社会性  人的需要及其满足的程度往往受到社会实践水平,社会历史发展条件制约。人的需要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实践和社会发展的产物,而需要的实现,也受到各种社会

5、条件的制约,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  ⑤价值具有主体性  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一定的事物对人是否具有价值或对谁有价值,必须以主体的需要为转移。8/8  总之,价值是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反映了人们需要与事物属性的一种特定关系,由于人们总是同周围事物处在一种价值关系中,任何人都会对客观的价值关系进行这样那样的反映和评价并形成各自不同的价值观,那么,什么是价值观呢?  (2)价值观(板书)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在现实生活中,同样的事物对有的人有价值,对有的人则没有价值,对有的人价值大,对有的人价值

6、小,人们在认识了事物及其属性的基础上,从自身需要的尺度出发,确定各种事物是否有价值及其价值大小,从而确定人们活动的价值取向。  (该部分由学生讨论,并举例子加以说明)  总之,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就叫价值观,价值观由什么决定,价值观形成后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板书)  价值观既然是一种社会意识,它就具有社会意识的共性。  问:社会意识如何产生?由什么决定?(设计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  社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价值观也是如此。  (

7、1)价值观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的(板书)  8/8价值是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的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而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无论是对物质价值,还是对精神价值、人生价值,都有一个评价标准问题,这个标准就是价值观问题,那么,这种价值观是如何产生的呢?. (教师分析为主 ) (2)价值观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板书)    请看一组数字:  日本的森林覆盖率为26%以上,远远高于我国的13.9%,但去年却从我国进口方便筷。  在德国、美国,即便是砍一棵家里的树也需向政府申请。我国历史上长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

8、曾高达60%一85%,而1957年下降为22%,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