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_礼尚往来_杨向奎.pdf

论_礼尚往来_杨向奎.pdf

ID:50222841

大小:139.8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3

论_礼尚往来_杨向奎.pdf_第1页
论_礼尚往来_杨向奎.pdf_第2页
论_礼尚往来_杨向奎.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_礼尚往来_杨向奎.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9年第1期论“礼尚往来”杨向奎编者按:为了庆祝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我院历史系博士生导师杨向奎教授从事教研六十周年和九旬华诞,本刊特发表先生的《论“礼尚往来”》一文,以表达我们对这位蜚声中外的老专家、中青年学者敬仰的导师的最良好祝愿,以及对先生多年来热情支持、关心本刊工作的感激之情。先生在本文中指出,“礼尚往来”所蕴含的施报平衡原则,一直制约着人际关系及国际关系,到现在我们讲“公平合理”,其内容还是施与报之平衡!这种原则会永远地流传下去!《礼记·曲礼》上有: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过去在我的著作中,曾经几次谈到在古代社

2、会的人际交往中,一定是有赠有报,有往有来,这才是“礼尚往来”。我曾经引用杨教授在几十年前曾经介绍过的“Potlatch”学说。这种学说经过法国莫斯(Mauss)的解释,使我们更加清楚明了我国古代“礼尚往来”的意义。在初民社会内,无所谓商业交易,仅有一种友谊的或强迫的赠给制度,而有所谓“全体赠给”,即因此种制度,乃是强迫的、相互的、集合的,并且是与经济的、法律的、宗教的、艺术的、社会形态等方面全体有关的。在此制度内,应给与者必须给与,应接受者必须接受。而接受者经过相当时期后,仍必须予原来给与者以报酬。此种必须给与、必须接受与必须报酬之种种手续,均须在一盛大的节日与公共宴会之下

3、举行。在这种典礼、宴会之内,一方面带有浓厚的宗教或巫术的色彩,另一方面也有财富、技术或美术的竞赛意味。又因为此种竞赛制度是与初民社会生活有关,所以莫斯名之曰:“竞赛式之全体赠给。”莫斯对于这种复杂、别致而有趣的社会制度,最初疑为北美西部民族间特有的一种现象。后来经他与人长期合作研究的结果,始知此种社会之领域颇为普遍。因此在他的《赠与论》一文内,除对波利尼西尼、美拉尼西亚及北美西部诸民族之“Potlatch”均有细致的研究外,对于罗马、日耳曼、印度等地之先史研究,他也搜集了许多确实而难得的论证,足为“保特拉吃”曾在印度、欧罗巴诸民族内存在过的证明。—1—我们从莫斯教授的原著《

4、礼物》中还可以看到比较详细的内容。他曾经说:“我们想在这本书里单独谈一些重要的现象,也就是馈赠理论上是自发的自愿的、无私的,而实际上是应尽的义务,并是图利的。这种形式通常是通过慷慨馈赠礼物而进行的,但伴随出现的行为是表面上的虚伪和交往上的诓骗,这种情况下的交易本身是建立在应尽的义务和经济上自私自利基础上的。在这种必要的交换(即劳动本身的分配)形式背后,我们将注意到各种不同的原则。但我们将把我们详尽的研究限制在下列的调查研究中,在原始或古代社会典型中,依据什么原则回敬收下的礼物?在所赠礼物中存在什么力量迫使受物者回敬收下的礼物?我们期望凭借手头足够的材料,能够准确地回答这个问

5、题,并且能够对那些可能探索到的同类性质的问题,指出答案的方向。”他接着说:“他们所交换的东西并不限于货物和财物,不动产和动产以及一切有经济价值的物件。他们的交换还很谦恭,款待很讲究仪式,有武装人员协助维持保护,……并有舞蹈和宴筵招待,……最终,虽然这些馈赠和回赠表面上都是自愿的,严格说,实质上却是应尽的义务。而且他们的约束力或由个人间私下解决,或由公开的战争解决。我们建议把这种习俗称之为`全面馈赠制'。这种风俗习惯,据我们看,似乎在澳大利亚和北美部落的分支联姻结盟中表现得最为明显,那里,典礼仪式,婚嫁喜事,财产继承,权力和利益共管活动,军事和宗教等级评定,甚至竟技活动,都是

6、形成一种习俗制度的组成部分,从而可以预测两个部落分支协作的前景。”①这种“全面馈赠制”在我国古代社会中也普遍流行过。在礼仪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中的礼的确是繁文缛礼,费了无数道手续的礼品圭,主人并没有收下,而且要还玉。《聘礼》云:“君使卿皮弁,还玉于馆,宾皮弁袭,迎于外门外,不拜,帅大夫以入,……宾自碑内听命,升自西阶,自左南面受圭退。”这一种被贾人定值并且妥为保管的圭,因为礼的关系,退回原主,郑注“玉,圭也。君子于玉比德焉,以之聘,重礼也,还之者,德不可取于人,相切厉之义也。”这种解释可能距原义较远,所以后来还有不同的解释,但有贾人参与,可以说明“礼尚往来”的实质,虽然聘礼中

7、的往来已经没有等价交换的内容。但事情并没有结束,主人不受圭,还要报宾以“束纺”。《聘礼》云,“大夫降中庭,宾降自碑内,东面授上介于阼阶东。上介出请,宾迎,大夫还璋,如初入,宾裼迎,大夫贿有束纺。礼玉束帛乘皮,皆如还玉礼。”主不受礼而贿宾,郑注:“贿,予人财之言也,纺,纺丝为之。”胡疏云:“贿,予人财之言也者。按《尔雅·释言》云,`贿,财也。'又,《一切经音义》引《通俗文》云`财帛曰贿'。故郑以贿为予人财也。云`纺,纺丝为之'者,《说文》`纺,纺丝也'。……按丝以纺而成,故谓之纺。……云所以遗聘君,可以为衣服,相厚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