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八章肾脏生理重吸收和分泌功能.ppt

生理学第八章肾脏生理重吸收和分泌功能.ppt

ID:50290577

大小:2.55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3-12

生理学第八章肾脏生理重吸收和分泌功能.ppt_第1页
生理学第八章肾脏生理重吸收和分泌功能.ppt_第2页
生理学第八章肾脏生理重吸收和分泌功能.ppt_第3页
生理学第八章肾脏生理重吸收和分泌功能.ppt_第4页
生理学第八章肾脏生理重吸收和分泌功能.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理学第八章肾脏生理重吸收和分泌功能.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终尿原尿毛细血管第三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一、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的概念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指小管液中的水和溶质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转运重新回到管周毛细血管的血液中去的过程。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特点1.选择性重吸收成分血浆(g/L)滤液(g/L)尿(g/L)尿中浓缩倍数水9009809601.1蛋白质70~900.30微量—葡萄糖1.001.00极微量—Na+3.303.303.501.1K+0.200.201.507.5Cl-3.703.706.001.6H2PO4-,HPO42-0.040.041.5037.5尿素0.300.301

2、8.060.0尿酸0.040.040.5012.5肌酐0.010.011.00100.完全不重吸收部分选择性重吸收完全选择性重吸收3.重吸收的有限性2.各段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不同近端小管、髓袢、远端小管及集合管的管壁上皮细胞在组织学上存在着差别,其功能也不完全相同,近端小管对各种物质的重吸收能力最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不同的物质的重吸收具有一定的有限性。例如:葡萄糖的重吸收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方式(一)物质通过肾小管上皮转运的途径:1.跨上皮细胞途径2.细胞旁路途径——物质进行两次跨膜转运的过程(3)入胞(二)物质通过肾小管上皮转运的方式:1.被动

3、转运扩散、渗透、易化扩散、溶剂拖曳。2.主动转运(1)原发性主动转运:钠泵、氢泵、钙泵(2)继发性主动转运:联合转运同向转运逆向转运近端小管前半段:主动重吸收A、泵-漏模式B、Na+进入上皮细胞:Na+-H+;Na+-X;四、各段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一)近曲小管的重吸收功能1.Na+、Cl-和水的重吸收(1)Na+的重吸收Na+的主动重吸收:泵-漏模式2/3跨细胞途径,1/3细胞旁途径近端小管后半段:细胞旁路途径——顺电位差(被动吸收)跨上皮细胞途径——Na+-H+(主动吸收)(2)Cl-的重吸收近端小管前半段:不吸收近端小管后半段(主要):

4、被动吸收。渗透作用(3)水的重吸收:跨细胞途径细胞旁途径2.HCO3-的重吸收4)HCO3--H+的藕联重吸收的意义:排酸保碱1)HCO3-的重吸收量:80%——近端小管;15%——髓袢升支粗段5%——远球小管、集合管2)HCO3-重吸收与H+-Na+交换:3)HCO3-重吸收的机制:以CO2的方式3.K+的重吸收重吸收的部位:重吸收的机制:主动转运近端小管:70%髓袢:20%4.葡萄糖的重吸收重吸收的部位:仅限于近球小管重吸收的机制:与Na+协同重吸收继发性主动转运重吸收的特点:重吸收的有限性肾糖阈renalglucosethreshold葡萄糖的

5、吸收极限量transportmaximumTm尿中不出现葡萄糖的最高血糖浓度。9.0~10.0mmol/LTm=375mg/min(男)300mg/min(女)5.氨基酸及其他物质的重吸收氨基酸;HPO42-;SO42-;蛋白质;20%NaCl继发性主动重吸收——髓袢升支粗段2、髓袢:1)重吸收模式:a、Na+:2Cl-:K+同向转运(主)b、Na+-H+2)髓袢升支细段水不被重吸收。噻嗪类利尿剂3、远端小管和集合管NaCl:7%——远端小管不同量的。〈3%——集合管H2O:血管升压素1)远曲小管初段:NaCl主动转运:Na+—Cl-同向转运、钠泵H

6、2O不被重吸收。2)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主动重吸收:Na+(管腔膜Na+通道、钠泵)Cl-细胞旁路(顺电位差)细胞则主要分泌H+(H泵)。H2O:血管升压素调控第四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是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通过其本身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液中的过程。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排泄功能则指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将血液中原有的某些物质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一、H+的分泌①近球小管:H+-Na+交换②远曲小管、集合管:H+泵H+-Na+交换与Na+-K+交换二、NH3的分泌来源:来自谷氨酰胺脱氨基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NH

7、3+H+NH4+NH3+H+NH3NH3NH4+小管腔细胞+NaClNH4Cl+Na+HCO3-H2CO3H+集合管分泌NH3,促进1个H+分泌,一个NaHCO3吸收入血Na+HCO3-NH3的分泌三、K+的分泌机制:被动分泌Na+-K+交换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K+的分泌特点:竞争性抑制Na+-K+交换H+-Na+交换四、其他物质的排泄肌酐及对氨基马尿酸,既能从肾小球滤过,又能由肾小管排泄。进入体内的物质如青霉素、酚红等,主要通过肾小管的排泄出体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