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doc

《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doc

ID:50301150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7

《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安岳县通贤镇中心小学:陈捷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对小学六年生活的回顾,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认识到自己在六年中所取得的成绩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获得的。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回顾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总结失败的教训,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借鉴。情感目标:交流小学六年来那些印象深刻的往事,唤起对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追忆和珍视;增强学生为顺利跨入中学大门树立应有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回顾自己成长历程中的点点滴滴,由此感悟自己的变化和进步,感受成长的快乐。教学手段:课前资料收集,多媒

2、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成长历程中记忆深刻的点滴。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导法,课堂自主合作交流,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1.童年是一首迷人的小诗,童年像一条清澈的小河,童年似一缕清晨的阳光,童年生活总是令人难以忘怀。转眼间,我们已经度过了六年的小学时光,这六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极其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寻我们的成长足迹吧。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大家收集成长中的照片,奖状,证书等资料,请同学们拿出来放在课桌上,老师检查检查。2.猜一猜。我这里有几张照片,都是咱班上同学的,你能猜猜是谁吗?(课件出示)现在请照片上的

3、主人隆重登场,请同学们对比着看一看,看看他们有哪些变化。二、回忆交流,分享童年。1.课件播放歌曲《红蜻蜓》。同学们,在我们即将告别母校、告别老师、告别我们美丽的童年时,一定有很多美好的记忆想细细品味,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当年小虎队演唱的《红蜻蜓》,请大家一边欣赏一边回顾自己六年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2.小组讨论,分享珍贵的回忆。六年的学校生活给又给我们自己留下了哪些珍贵的回忆呢?请同学们现在小组内与你的伙伴们交流分享下。(生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感受童年中的喜怒哀乐。(1)童年的快乐与成功。说到童年生活,首先浮现在我

4、们脑海中的肯定是那些精彩的小故事。谁先来与我们分享下最令你难忘的事呢?生依次谈自己生活中的趣事、成功的往事。(2)童年的烦恼与教训。师:我们的小学生活中不仅有让我们畅快淋漓的小游戏,而且还有天真活泼的小趣事,有时我们还会幻想、做梦,但是偶尔也有烦恼,也有令我们内疚的事。(生谈童年的烦恼与教训)师小结:五彩斑斓的童年生活总是令人回味无穷,正如冰心奶奶说的话(课件出示):“提到童年,总使人有些向往。不论童年生活是快乐,是悲哀,人们总觉得都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段;有许多印象,许多习惯,深固地刻画在他的人格及气质上而影响他的一生。——冰心”三

5、、记录成长,懂得感恩。1.既然童年难忘,那用什么办法把六年的成长记录下来呢?同桌讨论一下。2.班内交流。3.小学六年来星星点点的事汇成记忆的长河,我们不能面面俱到,要学会记录大事,哪些事情算是成长中的大事,值得记录呢?(思考回答)4.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获得表彰证明了自己的努力,应该算是大事;一些失败与挫折让自己知道还存在不足,应该算是大事;自己成功地独立完成了一件事,觉得自己长大了,算是一件大事。……5.六年来发生了不少值得记忆的事,把它写下来就组成我们成长的足迹。6.自己想一想,填写表格。师巡视指导。7.请将写好的成长大事进行交

6、流,简单向其他同学讲讲其中的故事。8.互相补充完善。9.过渡:在这六年里,我们有过欢笑,有过悲伤;取得过成功,也经历过失败。正是这些点点滴滴铺成了我们成长的道路,组成了我们生命中一段珍贵的人生历程。四、告别童年,展望明天。1.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你就要升入中学,成为一名中学生了。对于未来的中学生活、学习,你想过了吗?你会面对那些新的挑战?你又有怎样的打算?小组交流,推荐汇报。2.小结: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因为只有有了目标,人才不会失去方向,才有学习和生活的动力和激情,不会像断了线的风

7、筝。只有给自己定好了位,在自己心中才会出现一把尺子,激励和鼓舞着自己,丈量自己是否每天都在进步。希望同学们能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谱写自己精彩的人生。五、情感升华。离别是永恒的话题,离别是说不完的话,写不完的歌。时光流逝,转眼我们就要离开母校,离开曾经朝夕相处的伙伴和老师了。六年的时光里,我们一起笑过,一起哭过,一起度过了美好的时刻,在即将分别的时刻,愿你、我、他的友谊地久天长。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