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教学设计.doc

七上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教学设计.doc

ID:50307130

大小:33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7

七上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七上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七上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七上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七上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上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散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江西省信丰县大阿中学刘香莲一、教材分析1、教材简析莫怀戚的《散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文章的特点是文辞冲淡,寓意深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好素材。另外,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也是我们当今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因此,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情感教育方面,这

2、节课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在春天郊野散步时发生的故事,通过这家人和谐美好的生活画面,表现了作者的家庭伦理理想:尊老爱幼,在凸显一个“孝”字的同时,表现了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2、教学三维目标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文章主旨,品味文章语言的特色。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并要求学生把这种情感渗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举轻

3、若重,以小见大’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教学难点:感悟文章主旨,理解中年人的责任和压力----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6-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4.教学关键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通过教师配乐朗读、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诵读等环节,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使整个课堂氤氲在浓浓的亲情及和美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之中。这样,学生就能沉浸于文本,培养了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

4、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三、教法学法1、教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2、学法:让学生把“朗读,思考,回答问题,小组讨论,提出问题”相结合,自己思考,自我总结,最后获得知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渲染亲情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

5、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设计意图:这样导入使学生在一个个“爱”的镜头中受到感染。】-6-(二)、朗读课文,感悟亲情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读音和朗读语气,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2)轻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3)提出问题,检验阅读效果。①散步的时间是(初春)②散步的地点是(田野)③散步的人有(我,儿子,妻子和母亲)④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⑤结果怎样(分歧解除)⑥用一句话概括文章(要求包含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三)、师生合作,初步发现在学生

6、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课文的第一、二节,找出并品味这两节中比较“特别”的词语和句式,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这与习惯上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开头郑重其事地推出这样一个镜头?这样,通过比较、讨论,归纳出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举轻若重。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发现本文用词、句式的不同寻常,切入到本课的主要目标——通过语言的探究,品味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四)、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分四人小

7、组合作,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体现“举轻若重”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这样,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与全班交流,可选择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本文运用“举轻若重”方法的词语和句式很多。在探讨这些词语时,主要是要分析这些词语是如何“举轻若重”-6-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我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渗透情感教育。提出“母亲和儿子两人意见不统一,为什么要用‘分歧’这么大的词?”等问题。学生围绕问题思考讨论、发表见解,体会文章意境,逐步领悟做人的道理,得到情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