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目标的“动词”解读.doc

三维目标的“动词”解读.doc

ID:50309796

大小:14.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08

三维目标的“动词”解读.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三维目标的“动词”解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维目标的“动词”解读  学案导学,关键点是编写一份出色的学案。这就要求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作出具体的解读。  过去教师们编写教案,强调教学目标时,总是使用“知道”、“了解”、“体会”、“认识”之类的词,宽泛、模糊而没有具体的标准,进行学案导学的具体操作后,就须要求教师们摒弃这些宽泛而模糊的词语。可以将结果性目标分为知识和技能两大类。在知识类目标中,分为陈述性水平的“了解”,程序性水平的“理解”和迁移性水平的“应用”。“了解”包括再认识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2、等,他们要求教师的具体描述为“说出”、“背诵”、“辨认”、“复述”等;“理解”,即把握内在逻辑关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别、扩展、收集、整理信息等,他们要求教师的具体描述为“解释”、“阐明”、“比较”、“归纳”、“推断”、“整理”等;“应用”,使用的具体行为动词有“设计”、“撰写”、“检验”、“证明”等。在技能类目标中,又分为“模仿”、“独立操作”、“拓展迁移”三个学习水平,具体行为动词也分别有“模拟、再现、类推”,“完成、制定、安装、绘制、测量”和“联系、转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三个层面。 

3、 又可具体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性目标分为了经历(感受)、反映(认同)、领悟(内化)三个学习水平,要求教师在拟定学习目标时分别运用“经历、感受、讨论、交流、合作、分享、体验”,“遵守、拒绝、认同、反对、称赞、关心、支持、尊重、摒弃、克服、拥护”,“形成、具有、热爱、坚持、确立”等动词。  以七年级数学《相交线》一课为例,作了具体说明。《相交线》一课,在学生的学习目标上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在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到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二是“说明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三

4、是“通过观察、操作、推断、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