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不是“救命药”.doc

国学不是“救命药”.doc

ID:50388223

大小:1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8

国学不是“救命药”.doc_第1页
国学不是“救命药”.doc_第2页
国学不是“救命药”.doc_第3页
国学不是“救命药”.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国学不是“救命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国学不是“救命药”山坡上开满了美丽的鲜花,而在牛羊的眼中,那只是饲料;国学应该是人心中超越生活的优雅、从容,而不是“救命稻草”。似乎是一夜之间,国学又火了。这次助燃国学的不是寒窗苦读的学者,也不是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而是似乎从来被国学所“不齿”的商界!是中国企业家们为了突破西式管理的瓶颈去寻求传统管理之道吗?还是因为这些先富阶层们太急于为解决自己的精神无助寻找最终的归宿?真的能在国学中得到管理学上的启示吗?又该如何在这次热潮之中取其精华,舍其糟粕呢?为此,《中外管理》独家专访了北师大教授于丹,她对热衷于国学的中国企业家们提出了忠告。国学是一种心态《中外管理》:国学

2、热盛行已久,而今年,管理国学更是达到了一个沸点,您认为“国学”到底指的是什么?是古典文史哲吗?于丹: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想先说一点,我不下任何的界定,没有一个人可以代替说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民族可以做什么。我所说的都是我个人的(观点)。我所理解的国学,是一种心态,一种情怀,一种个人内心涵养的建立。它不仅仅是文史哲简单的社会科学,更是一种超越生活的优雅、从容。当然,国学也可以理解为传统文化,这种传统文化是我们无论何时都不应该抛弃的。现在这种观点被很多人所肯定了,他们也认为国学就是血液里的基因,还是可以在正确的时候指导人们做正确的事的。《中外管理》:您认为现在的国学热

3、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回归,还是仅仅是一个浮躁的潮流?4/4于丹:就自身而言,我并不喜欢国学热,因为我不喜欢什么东西突然就火起来了,其实我更喜欢一种平淡的、松散的态度。国学在今天突然这么热,是因为这个世纪选择更加多元化,所以每一个人的心态中都面临着很多迷惑。如果说物质世界很贫匮,价值判断很单纯的时候,就不会有人非要寻找这样一个坐标。国学是热了,但并没有什么人从外在要求大家都去学国学,它的热肯定是一种内心需求的折射。我们并不能说传统文化是一种回归,因为所有的回归都有一种被期待的理由,但你说这里是不是就有一些浮躁呢?国学肯定是好东西,但是要把好东西当成救命药的话,呼啦一下就

4、扑上去,就不对了。面对国学,企业家们应该有平和的心态。杜绝急功近利《中外管理》:如果说,企业界的“国学热”折射了现在中国企业家的迷茫,有点病急乱投医,那您认为企业家应该从“国学”中学习什么呢?对于企业家来说,学习国学更多的是一种管理方法的学习,还是个人素质的提升?于丹:我想更多的应该从个人素质开始,比如说从国学中拿到孙子兵法就马上移植成管理国学经验,我觉得就太急功近利了,我是一个不喜欢急功近利的人。山坡上开满了美丽的鲜花,而在牛羊的眼中,那只是饲料。并不是说牛羊的眼光不好,而是用功利的眼光只能看到狭隘的功利的结果,因为饲料是可以吃的,鲜花则不同,那是精神的审美。当

5、面对一个好的东西用超乎功利的心去面对的时候,获得的将会是其间美好的品质。4/4个人素质的提升并不是马上就能转化成为利润的,但它能让你的心里多一点智慧、多一点选择的依据、多一点情怀、多一点快乐的能力。只要这些东西都有了,管理经验就是一通百通的。《中外管理》:从提高素质的角度出发,企业家们该如何入手呢?是多听“百家讲坛”?还是自己从阅读中感悟?于丹:我从来都不主张,我们一定要在哪本书里得出确定性价值。在我看来,经典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就在于它在几千年前提出,但是在今天,它仍然具有多元解读的可能性,这也是国学火的原因之一。如果你是刻舟求剑,僵死地要把哪句话搬

6、过来一定要做今天的指导,那肯定是不行的。比如:这两年兴起了中式服装,但是如果你一定要穿清朝的旗服上街去,那你就成了怪物了,因为中式的设计是一个元素,你看一个领口、一个叉肩、一个盘扣,移植在今天的服装上,大家就觉得赏心悦目。对于国学,绝对不能用刻舟求剑的方式,不能总是谈教条的指导意义。国学训练是修养的酝酿,是企业家站在自己内心生命的经历上,再把这种经历和国学相匹配,寻找契合点的一段旅途,只有把国学融入生命中,再拿出来用,才是有意义的国学学习。《中外管理》:有很多企业家把阴阳八卦、风水命理也当作一种“国学”,甚至非常崇拜,您是怎么看待这个现象的?于丹:怎么说呢……我并

7、不想对这种事情做什么评判。我引用孔子的话,大家心里都明白。学生问孔子怎么侍鬼神,孔子说:“未能侍人,焉能侍鬼?”也就是说人的事你管好了吗?没管好你管什么鬼神呢?那人又问:“老师,死亡是怎么回事?”老师说:“未知生,焉知死。”就是这样的。管理,用脑更要用心《中外管理》:中国的典籍多讲的是“道”而非“术”。但我们现在有很多“国学”管理理论就是在“术”化典籍,您认同吗?您认为应用到管理,学习国学,悟“道”重要还是悟“术”重要?4/4于丹:我是一个反“术”的人,明确地说,我不喜欢技术至上。我们今天生活的悲哀就是用脑子太多,用心灵太少,一言以蔽之,就是用“术”太多了。因为技

8、术是很表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