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鉴赏诗歌的形象_考点三_事物形象课件.ppt

_鉴赏诗歌的形象_考点三_事物形象课件.ppt

ID:50415445

大小:258.2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3-08

_鉴赏诗歌的形象_考点三_事物形象课件.ppt_第1页
_鉴赏诗歌的形象_考点三_事物形象课件.ppt_第2页
_鉴赏诗歌的形象_考点三_事物形象课件.ppt_第3页
_鉴赏诗歌的形象_考点三_事物形象课件.ppt_第4页
_鉴赏诗歌的形象_考点三_事物形象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_鉴赏诗歌的形象_考点三_事物形象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点三事物形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从全诗来说,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精要概述事物形象主要有两大类。①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②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鉴赏具体作品

2、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典例精析例1(2013·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

3、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内涵的理解。答此题一方面要读懂词的意思,同时要注意注释中的暗示,联系所学过的屈原的《离骚》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手法,用各种香草来比喻自己高洁的情操与品德。[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

4、,回答问题。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例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概括野菊形象,只要先抓住颔联中的“在野”“幽色”“妙香”等描写其生长环境和花色、花香的词语概括其自然特征,再写出反问句揭示的内在品质就可以了。[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

5、,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1.事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解答此类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①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②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③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2.刻画事物形象方法题型答题思路古诗中刻画事物形象,展示事物特征的方法,主要有:①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②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解答这类题目,

6、可按照如下思路进行:①阅读诗歌,找出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仔细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②结合诗句分析运用的表现技巧及其所表现的具体内容;③指出这种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诗人(人物)怎样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④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3.事物形象的比较题型答题思路比较事物形象的题目,一般从事物特征、刻画事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入手设计题目。答题时,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细致解读题目所选诗歌,分析每首诗各自刻画的事物形象的特点,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②求同析异,分析事物形象

7、特点、刻画事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③整理思路,组织答案。4.常见思想感情(咏物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见思想或情感: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答题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①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③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