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doc

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doc

ID:50419054

大小:3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09

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doc_第1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doc_第2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doc_第3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doc_第4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学类文本阅读应试策略 一、现代文阅读之分析综合试题应试策略(一)《考试说明》对“分析综合”的要求: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二)“分析综合”的考纲解读: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作品的概括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作品的体式和章节

2、结构,二是作品的内在联系和组织。分析作品结构就是要根据作品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作品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它是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和作品思想脉络的重要手段,也是从整体上把握作品主题、分析写作技巧的重要一环。分析作品结构有三个要求:①能够分析段内结构层次;②能够分析全篇结构层次;③能够在把握结构层次基础上,按要求进行归纳整理。概括作品主题考查的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进一步分析整理的能力。一段文字内容很多,但核心内容可以用一句或者几句来概括。同样,在作品中,作者对所说的事物是赞成还是批评,是完全支持还是有一定保留,需要我们分辨。将作品的主题意思用简明

3、的文字表达出来,这是一个提炼、综合、表达的过程。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本考点考查的是把握文学作品文体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它是鉴定、评价、探究作品的基础环节,如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狭义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以一种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文情并茂的文学样式。每一种文体都各行其轨,各行其道。(三)“分析综合”的解题及应对策略:1.分析作品结构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阅读时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

4、、段内各句群之间的层次关系,才能真正理解文章、把握好文章的行文思路,进而对文章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分析作品结构要注意以下几点:(1)从概括段意入手,理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整体把握,把握文章的主旨。因为文章结构的安排、行文思路的形成是受文章主旨制约的。(2)注意文意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部分往往在全文中起引入、总领或总结的作用,明确了它们与前后文的关系,就能把握其基本思路。(3)注意文中的过渡和照应。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照应,是指前后文的关照呼应。照应有文章内容与标题照应,各部分之间的照应,某些词语的前后照应等形式。一旦把

5、握了文章的过渡与照应,文章的整体思路也就容易把握了。(4)善于捕捉文中的连接性词语或标志性语句。这些标志包括:①文章中的一些关联词,它们可以清楚地显示作者的思维路径;②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等,它们可以提示文章的写作对象与内容以及文章的情感基调等,往往能揭示文章的层次;③总领、过渡、总结性的语句或语段等,它们在全篇中或是纽结全篇、连通文意,或是点明文段要意。明确了这些语句,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就会变得清晰明了。分析文章结构用语:①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②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③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④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文学作

6、品中常用的谋篇布局技巧(线索设置、过渡、详略安排、埋伏笔、设悬念、铺垫、照应)及其作用主要有篇首作用,篇中段落作用,结尾的作用及线索的作用,这类试题往往结合修辞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来设题,是近年来命题的一大热点。(1)、篇首作用: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引出话题;③为下文作铺垫或作对比。如:①(05年广东卷第16题)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答案】通过对比、层递等手法的运用,突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凸显主题,总领全文。【解析】先明确运用了何种手法,再分析其作用,最后答“开篇”的作用。②(05年重庆卷第18题)文章第

7、一段写到了南北建筑与文化,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答案】(1)铺垫作用,(2)对照作用。【解析】题干中的“对全文结构安排”提示考生要着眼全篇答题,写南北建筑文化的异同,既为下文的城市趋同化做铺垫,又形成了对比。(2)、篇中段落的作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04年天津卷第20题)从全文看,“朋友打来电话”这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答案】①在内容上,这件事启示人们要热爱生命,感悟生命,诗意地看待生活。②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深化了作者的思考,引发了议论。【解析】关键是要确认“这件事”在文中的位置:最后一段的开头。结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