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教学设计.doc

《行道树》教学设计.doc

ID:50420405

大小:8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9

《行道树》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行道树》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行道树》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行道树》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行道树》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行道树》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行道树》教学设计哈尔滨市第一五九中学 李万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行道树”平凡物象的描写,阐释了勇敢执著、无私奉献的生命价值。 过程与方法:1.自主检测字词、了解作者;2.读议结合,体会精彩语言中奉献必将有牺牲、有快乐的人生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并关注默默奉献的人,争做人们需要、社会需要的人。 教学重点:1.对比衬托,突出行道树勇担命运、甘愿牺牲的精神;2.拟人手法,描绘奉献者心灵轨迹。 教学难点:解读精彩语言中反映的无私奉献者的可敬之处。 教学方法:多角度朗读、情境引申、同步联想、拓展阅读。 学生学法:自主观察法、反复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对比研

2、读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整体构思:情景导入──检查课前小测──同步感知──意境理解──实际联想──同步习作──朗读共享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情分析 对于郊区学生来说,阅读量小、积累量小、生活阅历少是普遍现象。他们在眼前的小世界中漫无目的的被动式的学习,把自己与外面世界的差别当成负担,希望常有新鲜感,却又缺乏参与创新的勇气。所以,这些孩子需要有人激发热情、给予信心、增加勇气,让他们相信蓝天是属于每一个人的。为此,我在孩子们中开展了“与名人握手”的活动。“名人”即每篇课文的作者,通过学习赏析文章,将文章的精彩之处学来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有效的把课内与自己的生活实际

3、联系起来,点燃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消除了他们习作时对选材的担心,而且避免了“仰望”课文的感觉,形成“名人”即“凡人”,“凡人”也可“名人”的心态,消除了学习语文的一些障碍。 教学说明 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行道树人格化,既袒露了行道树的心声,又引发了我们对平凡人默默奉献的敬畏。它离我们很近,却又被我们抛得很远。所以,本节课以“平凡”和“可贵”为主线,(即“每天都从行道树身边走过”是“平凡”;那些工作环境差,又不被人重视的人是“平凡”;身披尘土而抛洒清新和浓荫是“可贵”;不畏劳苦和危险,无私奉献的人们是“5可贵”。)以“我眼中的行道树”“行道树眼中的事业”为启发点,通

4、过反复诵读、比照朗读、讨论研究等方式推动学生联想“我身边的行道树”“行道树身边的我”,这样由物及人,读议结合、学写共进,紧紧地抓住学生的生活,用生活的灵玉去洞察文字的妙处,又用生动的语言推销真实的生活,进而达到净化自我的目的。 教学步骤 一、导入(幻灯1组) 1.教师语:当清晨第一只勤劳的鸟儿在枝头鸣叫,这些马路卫士早已抖落身上的尘土,准备迎接第一缕最灿烂的阳光;暮色临近,霓虹狂歌的时候,它们又默默的躲在黑暗中,静静地喘息着、思考着,这就是行道树。其实,我们每天都会从它们的身边走过,却很少轻抚他们的衣衫。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借作家张晓风的笔触去倾听行道树的心声(图片

5、展示与教师语同步): 板书:与张晓风握手——行道树 2.“我眼中的行道树”──--同步感知(一)(幻灯2) 请学生根据课外观察描绘一下自己看到的行道树的样子。 3.教师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的细心和同情心让我感动。这要感谢每天与我们握手的名家名篇啊!有了细致的观察能力,还要有扎实的字词积累。下面就请我们的小组长总结一下课前字词小测的情况吧! 二、字词辨析(幻灯3) 1.课前字词小测卷 (1)给加点字注音 牙龈(yín)烟囱(cōnɡ)污浊(zhuó) 点缀(zhuì)固执(zhí)熬粥(áo) (2)辨析多音字 lù(露水)zhāo(朝阳) 露

6、朝 lòu(露天)cháo(朝廷) (3)形近字注音组词5 堕duò(堕落)婪lán(贪婪) 坠zhuì(下坠)禁jìn(严禁) (4)词义辨析 繁弦急管灯红酒绿 2.请各组小组长在批阅、总结字词小测的情况后将本组掌握情况说明,教师有重点的讲评指导。 三、朗读与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行道树眼中的事业——“我的事业是的!”(幻灯4) (1)请学生听读后思考:行道树认为自己的事业是什么样的?用一个词语填空,并说明理由,也可联系实际感受。 (注:快乐、忧愁、艰难、痛苦、无私、神圣……) (2)问: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行道树事业的真正意义? (3)明确主旨:“神圣的

7、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4)反复诵读,从朗读技巧上体味重点词语——“神圣”“痛苦”“深沉”。 四、精彩研读 1.教师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家的思考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但反复朗读后我们殊途同归。那么作者眼中的行道树与我们眼中的行道树有什么不同呢?作者用什么怎样的语言和方法写出这么多的感受呢?我们进一步讨论一下: 2.分组讨论:(幻灯5) (1)行道树承受了那些“痛苦”? (2)哪些语句能看出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 3.辨析讨论结果,教师以图片辅助其语句的理解与分析。 5(幻灯6)──-

8、行道树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