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doc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doc

ID:50424403

大小:6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9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doc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doc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doc_第3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的研究龙泉小学:赵华在知识经济时代,强烈的创新意识、旺盛的创新能力日益成为构成人的素质,形成人的力量的根本要素。《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中明确指出:“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J实施创造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地发展学生的思维,适时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1.参与操作,求知探新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承,而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致我们的许多学生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2、显得束手无策。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有意识的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感悟、体验,进而上升至智慧。有句话说得好:“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J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又好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丰富的情感体验可把客观的“变我学“内化为主观的“我要学",改变消极被动的学习局面。%1.依托文本.挖掘创造因素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蕴含着丰富的篁创造性思维发展力的因素和材料,都有在运用中获得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可能性。为此,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

3、中的有利因素,设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我设计以下程序。(1)让学生通过实物直观认识表面积的含义;(2)出示例3:圆柱的表面积只的是什么?(3)分组讨论求圆柱体表面积的方法;(4)交流汇报在分组讨论中,有的小组直接根据表面积的含义,逐一求出圆柱体每个面的面积,再把三个面的面积加起来;有的小组根据圆柱体两个底面的面积相等的特征,分别求出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的面积,再用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X2,通过交流汇报,一方面,让各组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让全体同学通过分析、比较.选取出最佳的解题方案。这样

4、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又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并从中找出最佳解题思路,把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积极讨论,激活思维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不断产生新设想。比如学生对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余数为什么要扩大相应的倍数认识较为模糊,这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有的举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每条裤子30元,100元可以买几条?还剩多少钱?力说明余数是10而不是1;有的用验算的办法加以检验;有的用列除式方法解答,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

5、不变,余数要扩大相应的倍数力才正确。为什么呢?教师在引导学生从算理上议一议,得出“严是在原来被除数的十位上,表示的1个十,所以余数是10而不是1。这样学生在全程参与上掌握了这一性质,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大胆猜想,发展创新猜想,是一种整体的.粗线条的、跃进似的思维,这种思维在遇到问题时,往往对事物,直接感知,整体把握。通过一阵紧张思考,找到答案。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我让学生分组实验,把圆分成8份.16份.32份,分别拼成长方形的样子,并请学生注意观察: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变化。当学生看到原来的圆弧的弯曲程度愈来愈小之后,这时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闭着眼睛想,将圆分成6

6、4份、128份、256份等的情景,这样分下去,会成为什么图形,学生通过猜想,很自然的得出结论,这样无限想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五、尝试探究学习,培养创新思维“探究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教师在探究学习中要把自已当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J在摆正教师地位的同时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发现型的学习。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努力的目标,要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从而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后就能明确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实

7、践证明,适时.经常地组织学生进行迫近性学习,有利于将教学过程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研究,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和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教学“通分力时,为了让学生比较3/4与5/6的大小,教师可事先不作暗示,放手先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学生的思考策略趋于多样化而富有个性:(1)化成小数比较;(2)用折纸比较;(3)化成同分母的分数比较;(4)化成同分子的分数比较;(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