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疾病ppt课件.ppt

肝脏疾病ppt课件.ppt

ID:50447362

大小:9.58 MB

页数:98页

时间:2020-03-13

肝脏疾病ppt课件.ppt_第1页
肝脏疾病ppt课件.ppt_第2页
肝脏疾病ppt课件.ppt_第3页
肝脏疾病ppt课件.ppt_第4页
肝脏疾病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肝脏疾病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肝脏疾病肝门第一肝门第二肝门第三肝门肝动脉、门静脉和胆管进出肝的部位2肝门第一肝门第二肝门第三肝门肝右、肝中和肝左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部位3肝门第一肝门第二肝门第三肝门肝短静脉肝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部位4肝的供血肝有两套供血系统:供血比例供氧比例肝动脉25%~30%50%门静脉70%~75%50%5CT扫描正常表现密度均匀的实质形,轮廓光滑、整齐,CT值40~60Hu,胆管CT值10~30Hu。位于肝门附近的静脉、胆管、肝动脉因粗大易显示,造影增强后,肝内外血管显示清楚,肝门和肝裂(韧带裂)由于较多

2、纤维组织及脂肪,显示为低密度。67891011MRI检查(核磁共振检查)MRI检查无创,获得冠、横、矢状三个方向图像,病变可做立体定位,本身可显示门脉及肝V分支,组织对比度强,可清楚了解大小、形态、轮廓、内部结构,可通过信号变化、病变本身特征,诊断良恶性病变。MRI空间分辨率力差,受呼吸影响,宜产生伪影,对腹腔内增大淋巴结显示不如CT12常用扫描序列1.自旋回波序列(SE)(spinE)T1采用短TR(重复时间),短TE(回波时间),T2采用长TR,较长TE。2.短自转时间反转恢原序列(STIR)

3、脂肪抑制,抑制皮下脂肪,腹膜后脂肪信号。3.梯度回波(GRE),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TR、TE时间短,成像时间可为十几秒数十秒,采集时病人屏气,可减少呼吸运动伪影。13正常表现T1加权、T2加权均为中等信号,与脾信号相似T1WI肝信号高于脾,T2WI肝信号低于脾对肝静脉、门脉显示率达90~100%无信号血管影,对肝动脉显示不清扩张胆管T1与静脉血管不易区分,T2呈高信号胆囊含浓缩胆汁,T1、T2均为高信号进食或饮酒后,胆汁排空,为低信号1415八、肝脏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一)、肝海绵状血管瘤(二)

4、、肝细胞腺瘤(三)、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四)、肝囊肿16主要内容(一)肝海绵状血管瘤概述病理临床CT表现17概述概述: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占肝脏良性肿瘤的84%,好发于女性,多见于30岁~60岁。18病理病理:1、大体病理:外观呈紫红色、质软无包膜、切面为囊筛状似海绵而得名2、镜下:由无数的大小不等的血管腔组成、根据瘤壁的厚薄分为--薄壁型(壁薄腔大)厚壁型(壁厚腔小、个别呈裂隙状或完全闭塞)19临床:临床一般无临床症状,多在体检中发现,个别有发热、贫血、腹痛等症状,巨大肿瘤可引起上腹

5、部胀痛不适;肿瘤破裂可引起肝脏出血。临床20CT表现平扫1、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肿块、CT值30Hu2、较大的血管瘤中央有裂隙状、星状或不规则形的更低密度(瘤内血栓形成、机化、纤维化、坏死、囊变、陈旧性出血等所致)CT表现21增强扫描(特征为早出晚归)1、动脉期肿瘤变边缘呈斑状、结节状、花朵状明显强化2、门静脉期增强区域进行性向心性扩展3、延迟扫描肿瘤均匀强化,增强程度逐渐下降,可高或等于周围正常肝实质的增强密度,充填时间:一般大于3分钟、通常7~15分钟、最高达20~60分钟22扫描方法

6、232425262728(二)肝细胞腺瘤概述病理临床CT表现主要内容29概述肝细胞腺瘤:或称肝腺瘤,多见于15~45岁妇女,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与口服避孕药有密切关系,停服避孕药肿瘤缩小或消失。概述30病理由肝细胞组成的包膜完整的良性肿瘤多为单发,呈圆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楚,肿瘤大小从1cm~30cm不等腺瘤组织分化程度好,有完整包膜病理31临床多数病人无症状,5%~10%偶然发现少数有腹部肿块和轻微腹痛肿瘤巨大可破裂、出血临床32CT表现CT平扫①肝内低密度肿块或少数等密度肿块影,出血可呈高密度

7、影。②肿块边界清楚。CT表现33CT增强①动脉期明显增强。②静脉期逐渐下降至等密度。③平衡期低密度。CT特异性表现:肿瘤周围低密度环(脂肪变性)。CT表现3435(三)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概述病理临床CT表现主要内容36概述1958年由Edmondson病理报告。是一种少见病变。病因不明。女性多见,也可见于儿童。概述37病理FNH实质由正常肝细胞、血管、胆管和Kupffer细胞组成。无正常肝小叶。中央为星状纤维瘢痕,呈放射状分隔。肿块无包膜。与正常肝分界清楚。大小为4~7cm,可达20cm,但少见。

8、病理38临床一般无临床症状。肿瘤较大时可出现腹部包块。偶有肿瘤破裂出血。临床39CT表现大多数FNHCT无特异性表现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的肿块动态增强:动脉期肿块表现明显均匀增强,静脉期增强密度逐渐下降,最终呈较低密度。FNH的CT特征表现:中央的瘢痕组织和向周围放射状分布的分隔纤维无强化而呈低密度区。CT表现40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图)a.CT平扫显示肝左叶有一低密度肿块(箭头);b.对比增强CT,可见肿块明显强化,其中可见多条状非强化的低密度带,为“星状瘢痕征”(箭头)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