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弥漫性病变感染性病变CT诊断ppt课件.ppt

肝脏弥漫性病变感染性病变CT诊断ppt课件.ppt

ID:50447500

大小:10.12 MB

页数:44页

时间:2020-03-13

肝脏弥漫性病变感染性病变CT诊断ppt课件.ppt_第1页
肝脏弥漫性病变感染性病变CT诊断ppt课件.ppt_第2页
肝脏弥漫性病变感染性病变CT诊断ppt课件.ppt_第3页
肝脏弥漫性病变感染性病变CT诊断ppt课件.ppt_第4页
肝脏弥漫性病变感染性病变CT诊断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肝脏弥漫性病变感染性病变CT诊断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肝脏弥漫性病变,感染性病变和肝外伤的CT诊断1肝弥漫性病变脂肪肝肝硬化布-加氏综合症2脂肪肝病理与临床肝脏正常的脂肪含量不超过5%,肝脏的代谢和功能异常时,肝细胞内甘油三酯积聚过多,严重时脂肪含量可达40%~50%,称为脂肪浸润。通常与糖尿病、肥胖、酗酒、营养不良等有关。脂肪浸润可为局灶性或弥漫性,程度不一,病因解除后可恢复。3脂肪肝CT表现密度降低:脂肪肝的密度与脂肪积聚量成正比。肝细胞内脂肪含量越高,CT值越低,甚至负值。正常肝的密度高于脾脏5~10Hu,如果肝脏CT值低于脾脏,即可诊断脂肪肝。4脂肪肝CT表现肝内血管影变化:正常肝实质密度高于血管密度,血管呈条状、点状低密度影。肝实质密

2、度降低接近血管密度时,血管影模糊不清。重度脂肪肝时,肝密度低于血管密度时,血管影清晰可见,类似血管增强。5脂肪肝CT表现病变类型:弥漫性脂肪浸润:多见。局灶性脂肪浸润:可累及一段、一叶或多叶,也可呈单发或多发小片状分布。局灶性脂肪浸润须与肝癌等占位病变鉴别,前者低密度影分界清楚,增强扫描见低密度灶内有血管穿越,局部无肝轮廓改变,后者侵犯血管,低密度影中有血管中断及密度不均。脂肪肝中偶尔见到正常密度肝,称为肝岛,呈圆形、条形或不规形,一般小而薄,多位于胆囊附近和叶间裂附近肝段,勿误为病变。6中度脂肪肝7脂肪肝8局灶性脂肪浸润9肝脏脂肪浸润10脂肪肝伴正常肝岛11肝硬化概念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

3、性肝脏疾病,多由乙肝、酒精、胆汁淤积等多种原因导致肝细胞损害后自身修复的结果。病理肝细胞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和再生肥大,致肝结构紊乱。肝细胞由再生结节和再生的结缔组织所取代,使肝脏萎缩变硬。12肝硬化分类①小结节性肝硬化;②大结节性肝硬化;③胆汁性肝硬化;④於血性肝硬化;⑤色素性肝硬化;⑥血吸虫病性肝硬化;⑦少见类型肝硬化。13肝硬化CT表现肝脏大小、形态轮廓改变:肝脏体积缩小,肝裂增宽,胆囊移位和各叶比例失调,肝边缘呈结节状或小锯齿状。肝密度减低或正常:增强扫描再生结节的强化表现为与肝实质相等的密度。间接征象:脾大、门静脉高压、腹水。14大结节性肝硬化15cirrhosisoftheli

4、ver16弥漫结节性肝硬化,平扫,3例17弥漫结节性肝硬化,增强扫描18肝硬化结节,四期扫描19布-加氏(Budd一Chiari)综合征病理与临床常由于血液凝固性过高、妊娠、炎症、肿瘤压迫肝静脉、下腔静脉或先天性血管异常,致肝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肝脾肿大、腹水、腹胀、腹壁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等。20布-加氏(Budd一Chiari)CT表现肝弥漫性肿大、肝硬化和腹水,以肝尾叶增大更为明显。下腔静脉肝内段或肝后段狭窄或闭塞。增强扫描肝尾叶早期明显强化,继而其它部位强化程度高于尾叶,肝实质这种增强呈区域性不同是本病特征性表现。奇静脉、半奇静脉或下腔静脉扩张。21布加氏综合症,伴双下腔静脉22布加氏综合

5、症23布加氏综合症24肝脏感染性病变肝脓肿肝包囊虫病25肝脓肿病理与临床分细菌性和阿米巴性,前者多见。细菌性肝脓肿多继发于全身感染,尤其是门脉性、胆管炎性肝脓肿。早期充血、水肿、继而坏死液化形成脓腔。纤维肉芽组织增生构成腔壁或腔内分隔。阿米巴性肝脓肿继发于肠阿米巴病,经门脉系统进入肝脏产生溶组织酶,导致肝组织坏死液化形成脓腔,内壁不光整,充满褐色脓稠坏死物。临床上表现为发热、腹痛、肝肿大。26肝脓肿CT表现典型表现:①平扫呈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区,边界清楚或模糊,中心见更低密度灶,CT值10~30Hu;②脓腔周围有不同密度的环形影,称环征或靶征,可以是单环,双环或三环;③单房或多房性低密度灶构

6、成“花瓣状”或“蜂房状”是早期肝脓肿多个脓腔相通、融合结果;④腔内出现小气泡或气液面,占20%,具有决定性诊断价值⑤脓肿壁及腔内分隔有明显增强。27肝脓肿,典型CT表现28肝脓肿,2例29hepaticabscess30肝脓肿CT表现不典型表现:①脓肿早期或蜂窝组织炎阶段,呈斑片状或多个小液化灶状低密度区,边缘模糊,灶周偶见环形水肿带。②病灶呈不均匀性强化,无明确脓腔形成,略呈蜂窝状。31肝脓肿,介入治疗前后32肝包囊虫病病理与临床肝脏包虫分为细粒棘球幼虫和泡状棘球幼虫。细粒棘球幼虫引起包囊呈膨胀式生长,囊壁分内、外两层,外层为肝组织中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纤维性囊壁,内层系幼虫本身的生长层的角

7、质层形成,分泌囊液和产生雏囊,头节发育成包囊,囊蚴死亡,囊壁钙化。泡状棘球蚴病浸润生长,在肝内形成无数、细小囊泡,聚积而成海绵状病灶,囊泡内充满胶状液。伴肝门淋巴结内感染时,可产生淋巳结增大。33肝包囊虫病CT表现囊肿征象:单囊或多囊,大小不一,边界光滑,囊壁不厚略伴分叶,囊内密度均匀的低密度影,CT值0~20Hu,干涸或合并感染时CT值升高。囊中囊:母囊内出现子囊为细粒棘蚴病的特征表现,一传子囊位于母囊的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