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小调教案.doc

沂蒙山小调教案.doc

ID:50447747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9

沂蒙山小调教案.doc_第1页
沂蒙山小调教案.doc_第2页
沂蒙山小调教案.doc_第3页
沂蒙山小调教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沂蒙山小调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好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类型。2、学会用山东民歌演唱的方法演唱《沂蒙山小调》并掌握不同的演唱风格。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唱好歌曲《沂蒙山小调》教学难点:1、感受民歌拖腔中使用“鱼咬尾”的表现手法的作用。2、连线,一字音的唱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师生就山东的人文地理知识交流。如:谁知道山东产什么,谁会学山东话等。(让我们一起走进山东,学习一首山东民歌,聆听领略那独特的音乐文化)(二)新课教学1、了解歌曲背景2、欣赏歌曲《沂蒙山小调》师:

2、这是山东那个地区的歌曲?旋律表达了什么情绪?3、学习歌曲(A)老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B)学唱简谱(用“Lu”哼唱旋律)(C)填词演唱(比较歌曲中衬词的运用,注意angao韵母的归韵,口形的统一)(D)跟随老师唱解决音准问题(各音音高要唱得准确,段与段连接要注意停顿,一字多音唱准,不能换气)4、乐理知识角思考: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重点揭示:传统民间创作手法——“鱼咬尾”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小游戏:词语接龙(在游戏中更深切体验鱼咬尾的创作方式)举例《青春舞曲》视唱体会5、通过

3、学唱和欣赏《沂蒙山小调》,充分感受歌曲的风格、结构特征,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和作用,增加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A、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三)创作练习学生运用所掌握的“鱼咬尾”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由学生对所创作的旋律进行试唱、讲评。(四)完整演唱歌曲(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演唱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感受、体验、理解、掌握民歌的特点和风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