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语文教学计划.doc

三上语文教学计划.doc

ID:50465446

大小:3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9

三上语文教学计划.doc_第1页
三上语文教学计划.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三上语文教学计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致力于加强小学生语文基础中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2、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3、重视思想教育的渗透。4、力求为教学提供便利。本班共有学生42人,女生23人,男生21人,大部分学习态度端正,能按时完成作业。但小部分同学纪律散漫,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没有自觉性,经常作业不按时完成。所以存在着学习上的“贫富悬殊”。对于这小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逐渐养成遵守纪律,爱学习,求上进的良好习惯。使整个班级形

2、成一种勤于学习的氛围。二、教学目标:1、在学习习惯方面,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继续接着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2、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3、能准确认读409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238个。能按字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4、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3、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5、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6、留心周围的事物,开始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学会写“留言条”、“请假条”。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

4、学习冒号、引号。三、本班学生情况分析:四、教学时间安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2课时第一周1、让我们荡起双桨2课时2、学会查“无字词典”2课时3、古诗两首2课时第二周4、做一片美的叶子2课时练习13课时第三周5、北大荒的秋天2课时6、西湖3课时第四周7、拉萨的天空3课时第五周练习23课时8、蒲公英2课时9、三袋麦子2课时第六周10、哪吒闹海2课时练习33课时第七周11、第八次2课时12、卧薪尝胆2课时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2课时第八周练习43课时14、“东方之珠”3课时第九周15、小露珠2课时16、石榴2课时第十周练习53课时17、石头书3课时第十

5、一周18、小稻秧脱险记2课时19、航天飞机2课时第十二周练习63课时20、军神3课时第十三周21、掌声2课时22、金子2课时第十四周练习7、3课时第十五周23、每逢佳节倍思亲2课时24、孙中山破陋习2课时第十六周练习83课时期末复习十七、十八周五、教学工作重点及改进措施1、重视识字教学。在认真教好本册课文中的生字的同时,注意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运用,增加识字量,提高识字效率。2、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抓好新安排的关于写钢笔字、毛笔字等习惯培养的同时,还要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默读、

6、查字典、听讲、发言和爱护学习用品等方面的习惯。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坚持不懈地把良好习惯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儿童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3、重视对学生认真读书的指导,积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在自己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感,发展语言,从而不断提高语文。在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充分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各种书籍,广泛积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4、重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好学生作文起步阶段的基础。在教学中,不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

7、容,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能过“小练笔”,对课文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摹仿。注重日记教学,把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话作为日记教学的重点,多练笔,多修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