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性能与使用(徐志军 教学课件 作者 徐志军 主编 田春芝 刘强 副主编汽车性能与使用7.ppt

汽车性能与使用(徐志军 教学课件 作者 徐志军 主编 田春芝 刘强 副主编汽车性能与使用7.ppt

ID:50467613

大小:10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09

汽车性能与使用(徐志军 教学课件 作者 徐志军 主编 田春芝 刘强 副主编汽车性能与使用7.ppt_第1页
汽车性能与使用(徐志军 教学课件 作者 徐志军 主编 田春芝 刘强 副主编汽车性能与使用7.ppt_第2页
汽车性能与使用(徐志军 教学课件 作者 徐志军 主编 田春芝 刘强 副主编汽车性能与使用7.ppt_第3页
汽车性能与使用(徐志军 教学课件 作者 徐志军 主编 田春芝 刘强 副主编汽车性能与使用7.ppt_第4页
汽车性能与使用(徐志军 教学课件 作者 徐志军 主编 田春芝 刘强 副主编汽车性能与使用7.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汽车性能与使用(徐志军 教学课件 作者 徐志军 主编 田春芝 刘强 副主编汽车性能与使用7.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汽车性能与使用学习情境7汽车的通过性通过性定义在一定载质量下,汽车能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及无路地带和克服各种障碍的能力,称为汽车的通过性。汽车通过性可分为轮廓通过性和牵引支承通过性。轮廓通过性:车辆通过坎坷不平路段和障碍(如陡坡、侧坡、台阶、壕沟等)的能力;牵引支承通过性:车辆能顺利通过松软土壤、沙漠、雪地、冰面、沼泽等地面的能力。7.1轮廓通过性间隙失效:汽车因离地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托住无法通过的现象。间隙失效主要有“顶起失效”、“触头失效”或“托尾失效”两种形式。顶起失效:车辆中间底部的零部件碰到地面而被顶住的现象。触头或托尾失效:因车

2、辆前端或尾部触及地面而不能通过的现象。几何参数:最小离地间隙、纵向通过角、接近角、离去角。7.1轮廓通过性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是与防止间隙失效有关的汽车本身的几何参数。它们主要包括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最小转弯直径和内轮差、转弯通道圆及车轮半径等。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7.1.1最小离地间隙C汽车除车轮之外的最低点与路面之间的距离。它表征汽车无碰撞地越过石块、树桩等障碍物的能力。7.1.2接近角与离去角自车身前、后突出点向前、后车轮引切线时,切线与路面之间的夹角。它表征了汽车接近或离开障碍物(如小丘、沟洼地等)时,不发生碰撞的能力

3、。7.1.3纵向通过角在汽车空载、静止时,在汽车侧视图上通过前、后车轮外缘做切线交于车体下部较低部位所形成的最小锐角。它表征汽车可无碰撞地通过小丘、拱桥等障碍物的轮廓尺寸。纵向通过半径越小,汽车的通过性越好7.1.4最小转弯直径和内轮差车辆在转向过程中,转向盘向左或向右转到极限位置时,车辆外转向轮印迹中心在其支承面上的轨迹圆直径中的较大者,称为车辆的最小转弯直径。7.1.5车轮半径松软地面限制汽车行驶,为什么?1.汽车行驶附着条件松软地面经常不能满足汽车行驶附着条件的要求:松软地面的土壤推力比在一般硬路面上的附着力要小得多。2.轮胎对土壤的压实作用、推

4、移作用而产生的压实阻力、推土阻力,比在硬路面上的滚动阻力大得多。牵引车的挂钩牵引力:土壤最大推力与土壤阻力之差,它表征了土壤强度的贮备能力。它反映了汽车通过无路地带的能力。7.2牵引支承通过性车辆支承通过性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附着质量、附着系数及车辆接地比压。7.2.1附着质量和附着质量系数附着质量是指轮式车辆驱动轴载质量,即车辆附着质量与总质量之比,称为附着质量系数。7.2.2动力因数7.2.3车轮接地比压车轮对地面的单位压力。车轮接地比压小,轮辙深度小,车轮的行驶阻力和车轮沉陷失效的概率就小。降低车轮接地比压可使得车轮接地面积增加,提高地面承受的剪切

5、力,使车轮不易打滑。7.3影响汽车通过性的因素1)汽车的最大单位驱动力要求越野汽车有较大的比功率以及较大的传动比。限制越野汽车的额定载质量能提高单位驱动力,同时也能降低在松软地面上的滚动阻力。2)行驶速度当汽车低速行驶降时,土壤剪切和车轮滑转的倾向减少。因此,越野汽车传动系最大总传动比一般较大。3)汽车车轮必须正确选择轮胎的花纹尺寸、结构参数、气压等,使汽车行驶滚动阻力较小,附着能力较大。(1)轮胎花纹(2)轮胎直径与宽度(3)轮胎的气压(4)前轮距与后轮距(5)前轮与后轮的接地比压(6)增加汽车驱动轮数,还可提高汽车附着质量,增加驱动轮与松软地面

6、的接触面积,是改善汽车通过性的最有效方法。因此,越野汽车都采用全轮驱动。4)液力传动5)高摩擦式差速器6)独立悬架可显著地提高汽车的最小离地间隙,防止车轮悬空,从而提高汽车的通过性。7)拖带挂车8)驱动防滑系统(ASR)9)驾驶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