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教案.doc

《郑人买履》教案.doc

ID:50491674

大小:42.5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9

《郑人买履》教案.doc_第1页
《郑人买履》教案.doc_第2页
《郑人买履》教案.doc_第3页
《郑人买履》教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郑人买履》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郑人买履》教案时间:2012-9-14教学目标:1.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2.学习重要的文言词句、了解一些语法现象3.领悟这两则寓言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1.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2.学习重要的文言词句、了解一些语法现象教学难点:学习重要的文言词句、了解一些语法现象课时:一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学过的寓言导入“揠苗助长”、“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二、寓言特征: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来寄寓较深的道理,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三、提出学习文言文的要求  本篇课文是我们进入中学所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在学习过

2、程我们要注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平时可以自备一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帮助学习。方法如下:1.读课文,分清句读(停顿),达到读准、读通、读懂的程度。2.把握重点实虚词,根据语境联想拆解。3.熟悉文言特有现象:通假字,一词多义、倒装句式等。4.逐字逐句翻译,采用“对”(一一对应)、“调”、(调整语序)、“补”(补充成分)的方法,使句子表达完整。四、学习《郑人买履》   1.文学常识:韩非和《韩非子》 作者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师从荀子,著有《韩非子》其书,这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全书五十五篇,文

3、风犀利,有很强的说服力。他非常喜欢用小故事讲大道理,书中许多生动的寓言故事,如郑人买履、滥竽充数、买椟还珠、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等,十分受人喜爱,有些已成为成语。代表作品有《孤愤》、《五蠹》等。2.检查预习(见课件)3.朗读:先按要求读,再与(朗读录音)比较4.疏通文义:结合书下注解,自行翻译,划出含糊、有疑难的地方。5.难句为例子讲解(文言特有现象)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这是一种定语后置结构,意思相当于“有欲买履之郑人”。译为现代汉语可灵活多样,如:“有个想买鞋的郑国人”,“有个郑国人,想去买双鞋”“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鞋”。定语的后置结构

4、是为了突出中心词,对于“郑人有欲买履者”来说,是为了突出“郑人”,因此,翻译为“有个郑国人,想去买双鞋”最符合作者讽刺郑人的原意。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句中的“无自信也”是“无信自也”的倒装。古代汉语中,代词在否定句中作宾语时,通常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无自信也”如果直译,应是“不相信自己”;考虑到郑人的话是对“何不试之以足”的回答,所以翻译为“不相信自己的脚”更能表达句子的含义。6.文章翻译(分组合作,解疑)7.结构层次及蕴含的道理。  《郑人买履》全文只有61个字,但故事情节完整而生动。内容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郑人有欲买履者”至“遂不得

5、履”),这是故事的主要部分,叙述了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第二层通过人物对话,更深刻地揭示出郑人固执、迂腐的心理,增强了寓言的讽刺意味。  这个小故事写的很精彩,而最精彩之处在于末尾的人物对话,既解开了他人“何不试之以足”的疑惑,又把郑人固执迂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8.拓展训练:你能讲一个成语故事吗?讲给大家听,并告诉大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看谁讲得好。五、布置作业1.默写全文并翻译展开合理想象,扩写该故事2.完成课时作业3.预习下文《郑人买履》学案一、预习导学:(一)了解文学常

6、识韩非,出身韩国贵族,”他和秦相李斯都是著名学者赵国人荀卿的学生,而李斯自认为不如韩非。韩非学成后回到韩国,眼见国势衰弱,向韩王建议通过改革,增强国力,可是韩王不信任他,于是他写了很多著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说林》《说难》等),希望韩王改变主意。他的书传到秦国,秦王(即后来的秦始皇)读后佩服得很。秦王为了得到韩非,派兵攻打韩国。韩王就派韩非出使秦。秦王十分欣赏韩非的理论,却惹来李斯的妒忌。李斯向秦王上奏,诬告韩非居心不良,秦王误信小人谗言,命令把韩非关进天牢。公元前233年,韩非被李斯派人毒死在狱中。《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

7、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文风犀利,有很强的说服力。他非常喜欢用小故事讲大道理,书中许多生动的寓言故事,(二)字词通关1、生字词拼写:宁()信度()欲买履()者自度()其足遂()不得履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  ②而置之其坐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遂不得履         ()(三)阅读几遍课文,把加点字注在书上。二、问题探究:A运用哪些描写方法表现郑人特点?试各举典型一例作答。你怎样看待郑人?B这则寓言讽刺了怎样的人?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三、

8、拓展训练展开合理想象,扩写该故事。(200字左右)四、检测反馈1、说出带点字意思之:反归取之至之市试之以足惑:不亦惑乎度:吾忘其度自度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