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doc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doc

ID:50491908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09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doc_第2页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doc_第3页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doc_第4页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年级:九年级学段:第一学期第一单元学科:语文版本:苏教版学习目标1、学习游记散文“移步换景”的写法和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技巧。2、通过“循题理脉”理清作者的思路,通过“吟哦讽诵”领悟作者的情感。3、培养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珍惜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情怀”。教学预备布置预习:1、阅读课文,勾画出表明作者游览踪迹的关键词语。2、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写在课文的相应位置,并与同学交流。教学过程步骤一:明确学习目标老师出镜:同学们,你们知道旅游者最怕什么天气吗?对,最怕雨雾天气,因为看不到美丽的风

2、景了。但在作家们眼里,这些困难算不了什么,他们或迎难而上,欣赏到了别人看不到的风景;或变换角度,换个方式领略到了别样的美。著名作家李健吾先生,冒着大雨,登上泰山,写出了优美的散文《雨中登泰山》;当代散文作家谢大光先生来到雨后雾浓的鼎湖山,用心听泉,也写出一篇优美的散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鼎湖山听泉》。PPT1课件展示课题、作者及鼎湖山风光图片本节课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PPT21、学习游记散文“移步换景”的写法和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技巧。2、通过“循题理脉”理清作者的思路,通过“吟哦讽诵”领悟作者的情感。3、培养亲近自然,融

3、入自然,珍惜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情怀”。PPT2课件展示学习目标1、学习游记散文“移步换景”的写法和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技巧。2、通过“循题理脉”理清作者的思路,通过“吟哦讽诵”领悟作者的情感。3、培养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珍惜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情怀”。步骤二:介绍学习方法PPT3本文是一篇游记,也是一篇写景散文。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这说明了好题目对于文章的重要性。我们读文章时,应当注意分析文章的题目,依照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到文章中寻找相应的关键字、词、句、段,理清文章的脉络,作者的思路。

4、这种方法就是“循题理脉”。例如,我们学过《小石潭记》。“记”表明文体,“小”说明面积不大。但它的题目为什么不叫“小潭记”呢?为什么多出一个“石”字呢?文章又如何来写“石”字呢?我们来看一看:1、“闻水声,如鸣珮环”——水声清脆,说明潭水在山石上激荡,激于石。2、“全石以为底”——表明潭底都是石头,整个小潭基于石。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暗示树儿长在石缝间,附于石。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鱼儿的影子布于石。5、“其岸势犬牙差互”——溪岸为什么参差不齐呢?因为两岸都是石头,缘于石。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作

5、者感到寒冷,是因为坐在石上,坐于石。除了第2、第4句明写“石”,其他几句都是暗写“石”。可见,柳宗元在写景时,注意抓住一个“石”字,写出了小石潭与一般小水潭不一样的特征。PPT3课件展示循题理脉方法:分析文章的题目,依照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到文章中寻找相应的关键字、词、句、段,理清文章的脉络,作者的思路。示例:《小石潭记》(“小潭记”)1、“闻水声,如鸣珮环”——激于石2、“全石以为底”——基于石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附于石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布于石5、“其岸势犬牙差互”——缘于石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坐于石PPT4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分析本文题目中的关键词,理清文章的思路。题目中的“鼎湖山”在广东肇庆市,它的山顶有湖,所以称为“顶湖”。传说黄帝打败蚩尤后曾在此铸鼎升仙,所以改名为“鼎湖”。请注意,“鼎”的读音是后鼻音“dǐng”。它三足两耳,是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本文的题目中包括这样一些关键词:“鼎湖山”“泉”“听”。我们在阅读中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1、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鼎湖山的?2、鼎湖山景物众多,作者为什么重点写泉?3、人们常常观泉、赏泉,作者为什么听泉?怎样听泉?PPT4课件展示鼎湖山听泉顶湖鼎湖鼎(d

7、ǐng)1、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鼎湖山的?2、鼎湖山景物众多,作者为什么重点写泉?3、人们常常是观泉、赏泉,作者为什么听泉?怎样听泉?步骤三:整体感知(讨论问题1)PPT5下面我们来探究问题1: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鼎湖山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表明作者游览踪迹的关键词语,并与同桌交流一下,说说作者写景的顺序是怎样的。(停5秒)你勾画的关键词语与同桌一样吗?你们之间有争议吗?不一样不要紧,求同存异就行;有争议是好事,常讨论会使我们思维变得更加敏捷。重要的是我们在读书时要养成勾画关键词语、理清文章思路的习惯。好,让我

8、们一起来看一看主要有哪些关键词语。第1段中有“赶到鼎湖山”“过了寒翠桥”;第2段开头有“进山”;第3段中有“行至半山”;第4段开头有“站在亭前”,中间有“踩着石阶,拾级而上”,请注意,这里读“shè”,意思同“涉”,轻步而上,不读“shí”;第5段开头有“半山上的庆云寺”;第6段开头有“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