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doc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doc

ID:50495416

大小:42.5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9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doc_第1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doc_第2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何茜内容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粤教版选修教材第一单元的基本阅读内容,也是高考必背诗歌名篇之一。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对李白诗歌风格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层层设问,由浅入深,逐步推进探究文章的内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2.结合诗歌的背景进行反复诵读,揣摩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内涵。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鉴赏诗

2、歌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课前预读,了解诗人和作品背景,读准字音,疏通全诗,提出疑难。2.吟咏美读,初步感知诗歌,品味诗歌蕴含的情感。3.文本研读,引导学生鉴赏诗中意境和品悟诗歌内涵。4.深化品读,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深化情感。5.拓展比读,归纳诗人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特征,评析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历史的眼光正确评价诗人,学习诗人不事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体会与学习想象、比喻、对比、夸张等表现手法,体味李白诗歌的积极浪漫主义风格。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第三段关于梦

3、境的描述,引导学生理解“梦游天姥”与诗歌主旨之间的联系。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媒体:PPT、诵读音频、图片资料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推进法、讨论交流法教学过程:一、预读(导入新课)高二时我们就曾学过李白的一首《蜀道难》,诗人开篇就是一句感情强烈的咏叹“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豪迈气势。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在《怀李白》中写道“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他的另一篇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体会李白诗歌风格的鲜明特征。上课前布置了预

4、习任务给同学们,分成了三大组,分别收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和诗歌体裁,现在有请各组派代表给大家介绍收集的相关知识。(学生讲,老师作补充提点)(诗人简介:诗人李白早年就有大济苍生的志向,唐玄宗天宝元年,朋友道士吴筠推荐李白,玄宗于是把他召到长安。李白本想借此机会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一介词臣,并不重用。又受权贵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创作背景:留别:留恋作别。此篇为临别赠友之作,故又名《别东鲁诸公》。政治上的失败使李白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

5、745)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描绘梦游天姥山的诗与朋友作别。诗歌体裁: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分两种,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另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今天所学的“吟”属于歌行体的一种,内容多悲愁感叹之意,形式灵活,节奏多变,不拘一格。)课前预读时让大家自己对照课文注释解决字、词、句障碍,现在检查字词预习情况。二、美读(诵读,初步感知)1.请学生分段朗读,教师作朗诵技巧点拨,校正字音

6、,并板书应重点掌握的字词。2.听配乐朗读,要求学生注重字音、语调、节奏,感受诗中蕴含的情感。三、研读(文本研读)引入:1、教师解题:“梦游天姥”是诗歌主要内容,“留别”是写诗的动机。2、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细读全诗找出答案。(整体把握全诗大意)①题目是“梦游天姥”,那诗中“梦游”是从哪里开始的,又是到哪里结束的呢?找出相关的语句。(明确:由“我欲因之梦吴越”这句,我们可知“梦游”开始;由“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可知“梦游”结束。)②据此,我们可以把全诗分为几个部分?(明确:三个。第一部分:由“我欲因之梦吴越”,可

7、知前面部分是“梦游”的原因,可概括为:如梦缘由。第二部分是诗歌的主体部分:梦游天姥。第三部分即诗歌的结尾部分:梦中醒来。)(一)女生齐读第一段“如梦缘由”,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PPT展示,提问学生):①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衬托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②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明确:五

8、岳、赤城和天台山,从侧面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引发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二)男生齐读第二段“梦游历程”。1.小组讨论交流:①找出能体现诗人心情的字眼,分析其用法。(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栗、惊等。明确:“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奔往梦游之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